(资料图片)
近期,河南医院普外科二病区,成功抢救两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
48岁的患者石先生,20年前因外伤截瘫,腰部以下瘫痪,长期卧床,依靠开塞露保持大便通畅。入院前2天,患者应用不慎刺穿直肠,造成肛周感染。因患者感觉障碍,病情快速发展,直至出现上腹部疼痛、高度腹胀才来院就诊。
普外科二病区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利军询问得知,患者2天无尿,肌酐及尿素氮报危急值,立即给患者行全腹部CT,发现其肛周皮下筋膜层积气,远端向大腿内侧延伸,盆腔积气已经发展到脐上的腹膜前间隙。经肾内科会诊,考虑在紧急手术后给予透析,经快速术前准备,夜间急诊手术清创引流,术后透析患者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经一个多月治疗痊愈出院。
67岁的患者陈先生,因肛周医院行肛周脓肿切开引流,病情得不到控制,次日再次行扩创术,患者病情继续发展,出现阴囊皮肤部分坏死,伴高热,遂转来治疗。
检查腹部CT后,提示炎症已经延伸到盆腔,经普外科二病区王旺河主任、张利军副主任共同会诊后,为避免炎症进一步扩散,决定为其急诊清创引流,并切除阴囊坏死皮肤。经一月治疗,患者炎症得以控制,给予阴囊皮肤清创缝合,切口愈合出院。
张利军副主任介绍,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不常见的疾病。年Wilsont将皮肤、皮下组织、筋膜的进行性坏死称为坏死性筋膜炎。其特点是病情进展迅速,主要累及皮肤、皮下组织、筋膜,很少累及肌肉,如果不能迅速做出诊断并给予处理,可很快进展为脓毒血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对于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但患者通常有蚊虫叮咬、搔抓、摩擦等外伤史,易感因素包括老年人、糖尿病、截瘫、酗酒、终末期肝病和乙肝后肝硬化、恶性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周围血管疾病及免疫力低下等,肛周、会阴部细菌感染是坏死性筋膜炎的常见发病部位之一。
本病临床初期表现为肛周、会阴部的红肿、疼痛、质硬,明显区别于正常皮肤。疼痛的程度和局部炎症情况不成比例,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切除筋膜病检,提示化脓性坏死性筋膜炎,有助于本病的诊断。CT检查可在临床出现皮肤坏死前观察到气体或软组织的水肿。
目前,国内外的许多文献都认为坏死性筋膜炎的手术原则是早期切开引流,多切口、大切口,将潜行感染的皮肤完全切开以达充分引流,造成不利于厌氧菌繁殖的条件。医院应用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创伤小,恢复快,减轻患者痛苦,从而达到治愈目的。
(普外二科投稿)
张利军
普外二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新乡医学院,河南省微创外科学会委员,安阳市胃肠肿瘤学会委员,从事普通外科专业15年,擅长甲状腺及乳腺良恶性肿瘤、肝胆及胃肠良恶性肿瘤、门静脉高压症、下肢静脉曲张、腹部疝等疾病的诊治。如:腹腔镜胆总管切开电子胆道镜取石、保胆取石(息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腹腔镜胃癌根治、腹腔镜疝补片修补、腹腔镜甲状腺切除、腹腔镜减重及代谢疾病手术、小儿腹股沟疝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大隐静脉剥脱电凝、微创旋切乳房肿物切除等微创手术;常规器械免气腹腹腔镜手术;肠梗阻导管治疗各种疑难肠梗阻、肠瘘技术;发表论文十余篇。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