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立新主编:
今天,再次向您推荐一篇令人心潮激荡的好文章。这篇文章,我是一次次品读、一次次感动,仿佛我看到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党员、老支部书记那流淌着鲜红血液的“心脏”!
“中学生业余党校”虽然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但它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大背景下,仍然有着勃勃生机、旺盛活力!老书记二十五年前的这一“举措”,不但是全市、全省、全国的一个“创举”、“壮举”,更开创了林甸教育史、林甸党务工作史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先河!我们理当“重温”,理当“深化”,理当“践行”!
祝编安!范玉昌
·原文·
因组织工作需要,年我调入林甸一中,任校党支部书记一职。年4月6日,鉴于国内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势发展要求,我创办了“中学生业余党校”并担任业余党校校长。转眼我已退离岗位二十年有余。在一中工作的几年中,我以业余党校为阵地,围绕中学生的思想现状把“中学生业余党校”办成了青年进步成长的摇篮和学校文明建设的龙头。这一做法得到了各级党组织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大庆电视台、大庆教育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给予了及时报道宣传和推广认可。大庆电视台在“这方水土”栏目和大庆教育电视台“社会观察”栏目专门制作专题电视片播放。《大庆日报》、《大庆晚报》、《大庆党建》和《黑龙江日报》也分别跟踪报道“中学生业余党校”的成功做法。为此,学校党支部多年被评为县、市先进党组织,省、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我个人也被评为大庆市模范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先进个人和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林甸一中业余党校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园圃中的一枝奇葩。前一段时间,当香港校园诸多青年失了“判断”、乱了“心智”、盲目“鼓噪”的时候,我眷恋“中学生业余党校”的那份情感变得更加浓烈了!这也让我想起了林甸一中建校五十五周年校庆之际,校长汪洋和我探讨了一中要“补修历史,创造未来”的想法,他还强调了“中学生业余党校是一中历史上的一抹重彩、一处亮点,是一中的财富。你是一中业余党校的创始人,党校第一任校长,应该把这段历史写出来,留给一中”。于是,我真的是怦然心动、欣然从命,以笨拙的笔写出了那段“大了胆、红了眼、出了彩、成了点”的“中学生业余党校”的创建过程……如今,作为一名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一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举措以及我的心路过程,向社会各界、教育同仁毫无保留地予以倾诉。这也是一个老党员向建党一百周年的忠诚献礼!漫漫长路任修远通幽曲径堪探寻年5月到一中做党支部书记时,我思想压力很大,面对多名教师、特别是0多名高中学生的大群体,该如何做好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心中没底啊!通过调查研究,我了解到进入一中就读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他们是家长的宠儿,是几辈亲人捧大的,娇惯任性习以为常。很多同学,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不关心政治、缺乏使命感、责任感和正确的信仰。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亟待加强。由于林甸一中是一所以升学预备教育为主的重点高中,家长、老师普遍对学生考入大学寄予极强烈的希望。我担心思想教育活动搞多了会分散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习成绩,一旦影响了升学率,对社会和家长不好交待。但是,职责告诉我,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探索一种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式方法,让学校的思想政治空气活跃起来。年7月,学校党支部召开庆祝“七·一”大会。会后,有的学生试探地向我表达了政治要求进步的愿望,这给了我极大的启发。经过和同学交淡,我了解到还有一些同学希望政治上得到关心。抓住这一良机,我以“理想、未来与现实”为主题,召开了进步青年座谈会。邀请到的20多名进步青年参加与同学们交流思想、交流感情,谈志向、谈理想、谈社会的发展。同学们也向我、向党组织敞开心扉面谈并陆续收到了同学们写的入党申请书。于是我就酝酿着采取一种有效的形式,把进步青年首先组织起来,建立起一支积极分子队伍,开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党支部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年4月6日,林甸一中“中学生业余党校”诞生了。业余党校成立时,有46名同学写了入党申请书。孙治国同学在申请书中写道:我决心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处处以党员标准衡量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尽心尽力地为他人谋幸福,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肖彩霞同学写道:交申请书那刻起,我浑身充满了不尽的力量,我将在党的怀抱中不断进步、迅速成长。闫井才同学在思想汇报中说:自从我把申请书交给党支部,就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约束着我、改变着我,我现在感到已不是从前的我了……。从他们向党表白的心声中,我清醒地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希望和他们更加美好地发展前景,这使我油然产生一种难以言表的欣慰和喜悦。年,“中学生业余党校”创办后,我有计划地利用这个载体,组织优秀青年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他们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把加强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中,寓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于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教育效果。学校出现了空前活跃的思想政治局面。成立业余党校,加强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升华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林甸一中业余党校成立一年多后,中组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在中学生中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有条件的高中要成立中学生业余党校。年底,市委组织部、市教委、团市委联合在我校召开了“大庆市中学生业余党校现场会”,,向全市推广林甸一中业余党校的工作经验。这就进一步证实了我的想法和做法是正确的,坚定了我们办好业余党校的信心。千淘万漉历辛若春风化雨乐无穷在业余党校创办后的几年里,我采取多种形式,生动有效地开展业余党校活动,把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业余党校的学员毕业了一批又一批,业余党校培训班办了一期又一期,我们也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促进“中学生业余党校”不断向纵深发展,林甸一中“中学生业余党校”很快成为了校园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了把业余党校办得更好,使它真正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我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扩大教育面和提高教育效果上。做为党支部书记,业余党校校长,我着实用了一番心思。年我写下了《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纲要》,得到县、市组织部认可,市委组织部以文件形式在全市转发。年我又组织编写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读本》,把学校德育工作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推向深入。对全市中学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起到了指导作用。在利用业余党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我注意不断抓住时机,采取有效形式,开展教育活动。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通过农村变化来了解、认识党在农村工作中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加深对党的热爱,我带业余党校学员到宏伟乡吉祥村去走访、考察。学员们回到学校座谈心得体会并写出考察报告、心得文章多篇。他们在体会中写道:吉祥村由过去的贫困村变成了小康村,人均收入由不足百元发展到今天全村总产值万元,人均收人元,这惊人的变化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政策带来的。张丽艳同学在考察报告中写道:“看到家乡的变化,我们不敢懈怠,我们一定要紧跟党的改革开放步伐,刻苦读书、立志成才,为家乡和祖国建设做出我们的贡献。”所有这些无不说明:对党的热爱和理解,激发了学生为党的事业而奋斗的信心。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通过业余党校的活动和教育去转化那些较差的同学,我也做了许多工作,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记得有一名年入学的林永志,家住四合乡,是个独生子,平时好打仗,讲哥们义气。有一天晚自习,邻班一名同学与他班一个同学程建华发生了点口角,他知道,,晚自习下课后,他就找根木棒到程建华的寝室里去评理打仗。当我发现赶到寝室,他已把程建华同学打了。事后我和他的班主任老师几次找他谈话、教育,他都没有悔改之意。年洪水淹没了他的家乡。他的父母也被转移到城里,住在四中。为了既不影响他的学习又能帮助他照顾父母,在业余党校组织为灾民服务小分队时,我和团委书记商量把他吸收进来。当他看到曾被自己打过的程建华同学也在服务队里为自己的亲人送药、送饭、送开水时,很是感动。灾后,我又组织业余党校学员到灾区去感受生活,参加灾后自救义务劳动。到四合乡时看到被洪水淹没一米多深的村庄里房屋倒塌、柴垛漂浮的惨象,同学们心感沉痛,唏嘘叹息。我们请四合乡领导讲述了乡党政干部、人民群众顾全大局、齐心协力、顽强拼搏、英勇抗洪的事迹,同学们振奋了、感慨了,受到极大地震动和教育。在义务劳动的现场,我还组织学生党员举行了入党宣誓和捐助灾区的活动。林永志同学因家乡受灾,无钱读书,业余党校的学员为他捐款多元,使他得以安心读书。当得知曾经被他打过的同学程建华也为他捐了数十元钱时,他深深地感动了、流泪了。一天,他来到我的办公室表达感激之情,表示了对自己过去错误的悔恨。我捕捉到这个难得的机会,把程建华也叫到我的办公室。程建华踏进我办公室的门,林永志扑上去紧紧抱住他,失声地痛哭了。当真诚的眼泪让两颗年轻的心紧紧地贴在了一起。看到这些我也很激动,那时刻,我真切地感到了“为业夫如是,此生复何求”的满足。林永志从此转变了,不再讲义气打仗,养成了一心向上、助人为乐的好品质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哈尔滨建筑大学。第二年暑假他抱着一个大西瓜来看我。当剖开西瓜,看到红红的瓜瓤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生瓜蛋子逐渐成熟后的一颗真诚的心啊!在利用业余党校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我还十分注意把对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热爱紧密结合起来,从热爱家乡做起,激励他们将来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投入到家乡建设中来,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体化并使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得到具体体现。年初,林甸县委十二届二次全委会议确定了建设“中国北方绿色温泉城”的宏大目标。我反复思考着,围绕这一目标,教育应当做些什么呢?我想到应该让学生了解林甸地热资源,了解县委确定的依托地热资源发展县域经济、建设“中国北方绿色温泉城”的目标。我计划组织业余党校学员,对林甸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一次考察,让同学们掌握地热方面的科学知识及其利用价值,并请县领导给学生做一次形势报告,让学生也投身到温泉城建设中来。将来也能宣传家乡,建设家乡。这个想法一提出,就得到县里有关领导的普遍支持。年3月,我们组织83名业余党校的学员参观地热供热中心、地热养鱼以及地热种植等,让同学们做为一门科学知识来了解、掌握林甸地热地质构造理论。于此同时,组织多名同学参加并座谈县委领导所作的关于温泉城建设及发展形势报告。同学们看了林甸地热的开发利用,听了温泉城发展前景,非常振奋,写出了80多篇感想,提出了多条意见和建议。那几天校园沸腾了,许多同学彻夜难眠,激动不已,跃跃欲试。三年级李志芳同学连夜写下0多字的长信给县领导,表达一个青年学生真诚的愿望。她说:“我经过认真思考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写了这一切。这绝不是因为年轻人一时的冲动,这是一个青年人的心声,或许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只我一个!”这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真正成了林甸的主人。正如孙明珠同学《参观温泉城建设有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林甸这方水土把我养育大,我想我不能只停留在对家乡未来的畅想里,只希望有一天能享受到富裕起来的故乡所带给我的喜悦和满足,而是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努力积累,不懈奋斗,为明天参加家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我的故乡、我的母亲,您放心吧,您的儿女在这里向您保证,我完全用自己的“寸草心”去报答您无私的“三春晖”……我要为林甸之崛起而读书。接下来的几天中,我和校其他领导一起,怀着激动的心情一篇一篇地翻阅同学们的文章,一条一条地摘录同学们的建议。听着他们那发自肺腑、铿锵有力的话语,我看到了林甸的希望,绿色温泉城的崛起。我为有这样优秀的学生、学员而无比骄傲和自豪。觉得我尽到了一个党支部书记的职责。我无愧县委对我这个学校党支部书记的厚望。我不能说他们将来会对家乡人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我敢说,在他们的心灵深处已播下了一颗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种子。璞玉雕花成大器秋实累累满梧桐在实践中,我清醒地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灵魂。业余党校带动了全校的德育工作。同学们思想道德素质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极大地增强了。学校软环境得到了相应改善。校园里的文明之风、进取之风、学习之风蔚然兴起。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大地促进了教学工作,高考升学率逐年提高。、、、年大专以上的升学率分别为66.76%、70.54%、74.38%、86.89%。升入本科和重点本科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年本科以上升学率达到53.49%。升入重点大学的人数也逐年提高,浙大、哈工大、同济、南开举不胜举。当年,国立同学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我们终于敲开了中国四大名牌大学的校门。林甸一中得到社会和家长的普遍认可。在“中学生业余党校”创办的四年多时间里,我们共培训学员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人,先后有15名学员在校期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有40多名同学到大学校园里入了党,多名同学在大学里当上学生干部。在回到家乡参加建设的学员中,大部分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有的同学在毕业后给我的来信中说:理想信念是一个人进步的力量源泉,一个人一旦树立了远大理想就会激发起为祖国、为人民而奋斗终生的勇气和毅力。有的同学深情说:是一中业余党校为我奠定了政治进步的基础,没有业余党校那段难忘的生活,我不会有今天这样快的进步和成长。看到这些学生的成长,我感到无比高兴。我的工作虽然只有点点滴滴而已,它却激发同学们树立了崇高远大的理想,促使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不断完善自我并成为二十一世纪祖国最有希望的一代。每每想到这些,我的内心就充满了光荣感、使命感!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从年4月到年4月,已是二十五年之久。然而,一张张熟悉的面庞,一双双滚烫的目光,仿佛就在身旁!如今,这些跨过不惑之年、走向四面八方的孩子们早已是各条战线的领头羊,更有的已是祖国、家乡的栋梁!一想到这些,我这个古稀之人就蹦跳起年轻人的心脏,因为,我坚信鲜红的党旗已深深扎根在这些孩子们的心灵的土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将积极参与更广泛的关心下一代工作,为祖国的明天,为下一代更有希望的未来,铺路架桥、翻山越障!作者简介:黄向荣:年7月出生于山东省平阴县,大学学历,年3月参加工作,年退休。曾担任教务主任、副校长、教育局中教科长、校党支部书记、业余党校校长等职务。
林甸县第一中学“中学生业余党校”重要活动图片集
(——)
(1)图为林甸一中现场会上市委组织部长韩冬炎讲话,县委副书记张国栋及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市县领导参加现场会(.11.13)。(2)图为团县委书记马路遥、林甸一中业余党校校长黄向荣及相关校领导参加开班式(.10.15)。(3)图为业余党校校长黄向荣及有关领导带领学员赴隆山中心小学救助贫困女童现场会(4)图为业余党校学员赴四合乡立勤参加抗洪救灾活动(.9.6)。右一黄向荣(5)图为党校学员在抗洪劳动现场举行“火线入党”宣誓(.9.6)。(6)图为时任林甸县委书记的宋志臣到一中业余党校参观指导工作(.9.11)。(7)图为县委副书记张国栋及校领导黄向荣、耿林平、汪洋、孙淑香“温泉城建设”报告会(.3.22)。(8)图为业余党校学员参观林甸地热中心等地热开发利用项目。(9)图为业余党校学员参加建党八十周年党团知识竞赛活动现场(.6.8)。(10)大庆市委组织部、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团县委、县教委党委以及校业余党校领导参加学生干部培训班结业式并与学员合影(.11.10)。编者点评:看了这篇文章,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乍一看似官样文章,越看心里越欢喜,为有这样创意的老师点赞!教育的根本还是立德树人。业余党校说是业余,实则很专业。不但给学生们找到了信仰的归宿,不只是发展了几名学生党员。那些社会实践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于单纯追求升学率的人来说是无用功。而这种无用功,对于提升学生感受社会的能力,提升情商与智商甚为关键。把学生从死读书,读死书中解放出来,读无字书,读社会这本书。让学生对党,家国有了真切的感知,热爱家乡有了着力点,让学生对社会,对未来有了明确的期许和学习的动力。我想说这件事善莫大焉!本文原标题《党旗,在校园飘扬》,编者认为亦十分契合。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收到这样的文章,深感振奋。倡导者的远见卓识,产生的深远影响,对于林甸一中,对于受益的学生,当是一件大事,因此擅改为本题目。
林甸往事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