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克罗恩病合并肠瘘例临床特征与预

医院订阅哦!

洪之武,任建安,刘颂,等.克罗恩病合并肠瘘例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9(5):-.

克罗恩病合并肠瘘例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洪之武1,任建安1,刘颂2,王革非1,顾国胜1,

吴秀文1,任华建1,李原1,黎介寿1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39(5):-

摘要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合并肠瘘病人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6月南京大医院就诊的CD合并肠瘘的例病人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肠瘘特点、临床用药方案及预后转归。结果例病人中,男女比为2.5:1;起病年龄为29(22,40)岁;确诊年龄为31(25,42)岁;起病至确诊的间隔时间为22(8,31)个月;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分别为腹痛(78.0%)、腹泻(28.9%)及发热(26.0%);确诊时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末端回肠(56.8%);确诊时最常见的发病性质为穿透性病变(54.9%),其次为狭窄(42.1%)、无狭窄无穿孔(2.9%)及肛周病变(19.0%)。共并发肠瘘例次,其中肠外瘘有例次(73.9%),最常见的类型为回结肠吻合口瘘例次(28.1%),肠内瘘有例次(26.1%),其中肠膀胱瘘38例次(8.6%)。肠内(91.9%)及肠外(72.9%)营养联合柳氮磺胺吡啶(57.9%)及雷公藤多苷(48.0%)是治疗此类病人的最为常用的方法;共有例(83.1%)病人行抗感染治疗,β-内酰胺类(77.6%)及硝基咪唑类(56.0%)是最常用药物。所有入选病人共接受外科手术例次,确诊后1、3及5年的累积手术率分别为34.4%、59.0%及63.0%。共有9例(3.3%)病人在随访期间死亡,确诊后1、3、10年的累积存活率分别为98.5%、97.8%和96.7%。结论与西方及其他亚洲国家文献资料相比,该中心CD合并肠瘘病人在性别比、发病部位、手术率及死亡率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尚须继续进一步随访及深入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重点病种规范化诊疗项目(No.BE)

作者单位:1南京大医院普通外科研究所,江苏南京;2南京大医院普通外科,江苏南京

通信作者:任建安,E-mail:jan

medmail.   因西方及日韩国家对CD已有较深刻认识,有较为系统的诊断与治疗方案。而我国基层、医院医院,对CD的认识尚不足,往往存在诊断延迟或误诊为肠结核、急性阑尾炎等疾病,从而病人未得到系统的治疗或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多数病人以出血、穿孔或梗阻为首发症状,且在术中才确诊为CD。大量研究表明,初诊即存在并发症的病人,病程中接受手术的风险大大高于无并发症的病人。

本研究同时发现,CD合并肠瘘所致的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及消化道出血等是此类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高于西方及亚洲其他国家的CD病人[8,23,25]。其原因可能为:(1)并发肠瘘易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肠道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致使病人病情危重。(2)国内病人及内外科医生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性不足,早期易出现就诊过晚、误诊或诊断不清,致病情不断发展。(3)笔者中心住院病人多经外院转入,病情偏危重、营养状况偏差。

本研究详细描述了笔者中心例CD合并肠瘘病人的特征及其治疗策略,既往的ECCO指南仅阐述了CD合并肛周瘘的诊治共识,针对其他部位(如小肠、结直肠)瘘的描述甚少,直至年更新的ECCO外科治疗指南才针对肠道部位瘘提出治疗的方案,且国外CD的临床试验多数将肛周瘘纳入研究,将其他类型的肠瘘排除在外,故与此类病人相关的研究结果偏少。故本研究有望为此类病人的临床诊治、疾病变化及临床预后分析提供一些参考。

同时,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笔者单位单中心研究结果可能无法确切、全面地反映此类病人的真实特征。同时,由于国内目前缺少完善的CD登记随访制度,致使本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另外,由于病人自身经济因素的制约,用药方案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参考文献略)

(-01-02收稿-04-10修回)

版权声明

本文为《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原创文章。其他媒体、网站、







































甲氧沙林搽剂能治疗白癜风
北京看白癜风那个医院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shhf/2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