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往事ll远见和海因里希法则

北京中科白瘕风医院是三甲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雷克·雷斯克拉是世贸大厦南楼摩根士丹利的安保副主管,越战退伍上校。

年,他经历一次地下停车场爆炸,对于逃生的重要性深有体会。

于是他每年都安排全公司员工做两次紧急逃生演习。很多人都抱怨,说他戏真多,事真多,当个领导太把自己当回事。

但在他的坚持下,公司还是同意每年给他两次机会安排全体员工执行演习。这样的训练持续了8年,当然,8年里,员工的抱怨从没有停过,大家抱怨浪费了自己的时间,抱怨训练毫无意义。

谁也没有想到,年9月11日,恐怖分子的飞机袭击了世贸大厦,瞬间周围一片火海。

大家手足无措,惊恐万状,嘶喊着。混乱之时,雷思科拿起扩音器,组织员工立刻按照演习逃生。结果,在17分钟后第二架飞机撞击时,他已经指挥人逃离了现场。

可惜的是,雷斯克拉再次回到南楼救援时,不幸遇难。

后来,有人将他的事迹改变成一出音乐剧。这部音乐剧在美国很火,叫《战士之心》。

真正的远见,常常与现实相悖,常常不被人理解,但那些远见,却着眼于未来。

▲汶川地震过后,受灾严重的映秀中学成为一片废墟

年前那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多花一般的生命,就此定格在年5月12日14时28分。

但就在这场灾难过后桑枣中学和叶志平这两个名字,却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

那是因为桑枣中学在汶川地震时创造了奇迹,地震发生时,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按照平时的演习仅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

地震发生时,叶志平并不在学校。但学生们依旧按着平时学校的要求、熟练、有序地进行疏散。正是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地震发生后,全校师生,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26秒。

▲“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

叶志平从绵阳疯了似地冲回来,冲进学校,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8栋教学楼部分坍塌,全部成为危楼。

他的学生,11岁到15岁的娃娃们,都挨得紧紧地站在操场上,老师们站在最外圈,四周是教学楼。

他最为担心的那栋他主持修理了多年的实验教学楼,没有塌,那座楼上的教室里,地震时坐着多名学生和他们的老师。老师们迎着他报告:学生没事,老师们都没事。

叶志平自从担任桑枣中学的校长后,就为学校当时新建的实验教学楼开始担心。

此楼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没有找正规的建筑公司,并且断断续续地盖了两年多。

到后来,竟没有人敢为这栋楼验收。当时的新楼,楼梯的栏杆摇摇晃晃的,楼板缝中填的不是水泥,而是水泥纸袋,大楼的承重柱子不合标准。

面对这样一栋华而不实的危楼,叶校长下定决心进行维修加固。

从年开始,连续几年对这栋楼进行了改造加固。

第一次,他找正规的建筑公司,拆除了与实验教学新楼相连的一栋质量很差的厕所楼,在一楼的安全处重新建起了厕所。虽然高层教室上课的同学上厕所不太方便,但是,孩子们安全。

第二次,他将楼板间的缝隙中的水泥纸袋去掉,重新实实在在地灌注了混凝土,使楼板的承受力大大提高。

第三次,他对这栋危楼动了大手术。将整栋楼的22根承重柱子,按正规的标准要求,从37厘米直径的三七柱,重新浇灌水泥,加粗为50厘米以上的五零柱。之后他亲自动手测量,每根柱子直径整整加粗了15厘米。

学校没有钱,他一点点向教育局要维修费。左一个5万、右一个5万慢慢争取而来。

教学楼时刻要用,他就利用学校的寒暑假和周末,蚂蚁啃骨头般,一点点将这栋有16个教室的实验楼修好加固。

对学校后来的新建教学楼,他更是严要求,细观察。就连楼外立面贴的大理石贴面,也要让施工者每块大理石板上打四个孔,用四个金属钉挂在外墙上,再粘好。

因为他不放心,怕掉下来砸到学生。他心中始终有一个紧绷的弦,教学楼不建结实,早晚会出事。出了事,没法向娃娃家长交代,没法向社会交待。叶校长心里明白,除了教学楼修建结实还不行,紧急情况下有序的疏散学生也至关重要。

从年开始,他每学期都要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的演习。学校规定好每个班固定的疏散路线。

要求两个班在疏散时合用一个楼梯,每班必须排成单行。每个班级疏散到操场上的位置也是固定的,每次各班级都站在自己的地方。

就连每个班在教室里怎么疏散都作了规定。

教室里面一般是9列8行,前4行从前门撤离,后4行从后门撤离,每列要走教室里的那条通道都预先进行了设置。

并且要求在二楼、三楼教室里的学生跑得快些,以免堵塞逃生通道;在四楼、五楼的学生要跑得慢些,否则会在楼道中造成人流积压。

在紧急疏散时,对老师的站位也有要求。要求老师站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因为在拐弯处学生们最容易摔。孩子如果在这里摔倒了,老师是成人,完全有力气可以一把把孩子从人流中抓住提起来,不至于让别人踩到。叶校长除了搞紧急疏散演练外,还经常利用学生下课后、课间操、午饭晚饭以及放晚自习时间,在教学楼中人流量最大的时候,看学生的疏散情况,查看老师是否在各层的楼梯拐弯处。他还规定,每周二学校各班级要进行安全知识讲课,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老师专门讲交通安全和饮食卫生等知识。因此,有些家长曾这样称呼叶志平校长“不务正业的校长”,认为他不专心与教学,天天搞这些“无关紧要”的工作。

然而,地震那天,老师和学生们就是按照平时的训练秩序,用练熟了的方式进行了安全疏散。

地震波一来,老师喊:所有人趴在桌子下!学生们立即趴下去。老师们把教室的前后门都打开了,怕地震扭曲了房门。震波一过,学生们立即冲出了教室,老师站在楼梯上,喊:“快一点,慢一点!”老师们说,喊出的话自己事后想想,都觉得矛盾和可笑。

但当时的心情,既怕学生跑得太慢,再遇到地震,又怕学生跑得太快,摔倒了——关键时候的摔倒,可不是玩的。

由于平时的多次演习,在地震发生后,全校多名师生,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学校所在的安县紧临着地震最为惨烈的北川。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谋远虑的叶志平,创造了奇迹。

远见就是坚持不懈的做正确的事。

海因里希法则(HeinrichsLaw)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或“海因法则”,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HerbertWilliamHeinrich)提出的∶29∶1法则。

这个法则意为: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起意外事件,有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这个法则是年美国的海因里希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

当时,海因里希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件,轻伤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

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或重伤、轻伤或故障以及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

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起意外事件,有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

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

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

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

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1:29:法则”;也可以是“:29:1法则”。

无论是在生活工作学习的场景中,什么是富于远见。一切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拔本塞源的与舒适感、混乱现象作斗争的行为都是有远见的。

杜绝次小失误就可能避免一次大失误,杜绝次恶念就可能避免一次恶行,杜绝次马虎就可能避免一次事故,就可能考一次高分,干一项漂亮的工程。杜绝次虚伪就能交到一个好朋友。

反者道之动,也可以这样理解:认真的写篇小文,就可能写出一篇佳作。认真的写首诗就可能出一篇精品。再努力次可能就成功了,像诺贝尔发明TNT。

如此循环往复就能创造奇迹!

远见就在脚踏实地的做好眼前事的行为中,远见就是洞见,就是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远见就是践行知行合一,想到了那个至关重要的线索坚韧不拔的去践行。

远见就是真诚,真诚就是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无论什么时候真诚都是最稀缺的资源。时时事事真诚那就会至诚无敌。

远见就是不断的修炼提升自己不断上台阶,使得自己的格局和视野不断放大看的更远。

远见就是致良知!

编者:张立新

林甸往事公众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ylss/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