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的时候,从来就没听说过元宵节一词,甚至不知道春节和除夕的尊姓大名,只知道过了腊月,三十那天就是过年了。而元宵节被大人们称为正月十五。
那时候的正月十五有吃饺子的习俗,却没见过元宵。正月十五要给故去的亲人送灯,家里家外也都要点起蜡烛照得通明。包括鸡架,猪圈,狗窝和房前屋后,犄角旮旯。小孩子们则开始打着灯笼满屯子转悠,显摆显摆自己的灯笼。灯笼是自制的,可以用罐头瓶,或者用纸做灯罩。
有条件的人家,孩子的灯笼是买来的,圆圆的灯罩,肚子是鼓鼓的,但并不臃肿,正月十五这天白天要把灯罩擦的锃明瓦亮的,如果觉得擦的不够亮,还要喷点酒,再仔细擦拭干净。只是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月亮偏偏也出来凑热闹,弄得灯笼的亮度就逊色了很多。
民间还有正月十五走百病的说法,所以,家家户户男女老少纷纷走出家门,祈求百病不生,健康平安。也有去那口大井旁边的冰上打滚儿的,意思是财源滚滚吧?
烟花爆竹自然是少不了的了,那时候的烟花有钻天猴,还有什么家家乐之类吧,反正也就很少的几种。点火之后燃烧了只有一瞬间,眼前一道亮光闪过,便结束了那一刻的灿烂,可那一刻就够开心几天的了。
后来才知道,正月十五还叫元宵节。元宵节自然有吃元宵的习俗啦,还有灯展,猜灯谜等活动。
后来的后来,记得一次最盛大的元宵夜,小小林甸县城在五彩缤纷的霓虹灯下闪闪发光,热闹非凡。街头巷尾人头攒动,个个脸上洋溢着节日气氛,有说有笑,形色匆匆,貌似满怀信心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原来,都是赶往供销商场方向,后来叫做商贸大厦,现在叫做鸿博购物广场的地方。因为那里将要燃放烟花,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型烟花燃放活动。
小小林甸县城,当时马路并不宽敞,供销商场位于林甸县中心地带,是当时最繁华地带,现在也保持着一定的热度。而元宵夜这天,供销商场门前,不,确切的说是通往供销商场的车辆老早已经禁止通行了,只有行人可以通过,路口是用警车和警察把守着。此时,所有知道这天是元宵节的人,从四面八方纷至杳来。一个个拖家带口的,满脸充满节日气氛的挤挤插插凑到供销商场门前,马路上,台阶上,住宅楼的门窗里,总之凡是能放下两只脚的地方都是人。
天黑了,月亮看到这热闹场面也满意的笑了。我抬头看了看楼顶,有三五人影晃动。突然,看到一束光向着月亮的方向冲了过去,紧接着就是一声闷闷的轰鸣声,震天动地,头顶,脚下,心里都跟着轰鸣了一下,然后,烟花在夜空燃烧成花朵,花瓣以弧形向视野的周围伸展、伸展,直到那绚烂的一瞬刻在了记忆之间。
夜空一下子沸腾了,人群一下子沸腾了,每个人的血液,都沸腾了。紧接着,又是一声轰鸣,烟花这次冲向了星星,然后,燃烧得灿烂夺目,燃烧成了天空中距离我们最近的那群星星。
烟花此起彼伏,好像要把夜重新装饰,装饰成梦幻般的美丽。烟花点亮了元宵节的夜空,所有的人都仰望着这份美丽不愿离去,当最后一声轰鸣停止,当烟花最后一次绽放,消失,人们的眼睛还盯着头顶那片刚刚还在欢腾的夜空。
几分钟后,烟花释放的烟雾散尽了,人们的脖子有些酸了,才不情愿的散去,把元宵夜的快乐放在心里带走了。
路灯还亮着,打灯笼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人们分分排着长队看灯展去了。
此刻元宵节的夜,短暂的喧嚣停止了。我想起了小时候正月十五的烟花,还在记忆里燃烧,罐头瓶做的灯笼还在手里拎着,街坊邻居的蜡烛还亮着。
城市里街上的行人依然行色匆匆,去追寻各自的梦。夜,渐渐地,渐渐地恢复了宁静。
作者简介:医院外科医生
林甸往事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