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所有图片点开可放大)
作者:邱勇刚杭州医院放射科目录:肛管解剖肛瘘概述影像检查影像评估病例实战临床治疗肛管解剖成人肛管全长2.5~5cm。解剖学肛管:齿状线至肛缘。齿状线由肛瓣和肛柱下端组成,呈锯齿状。外科学肛管:解剖学肛管+齿状线上1.5cm,即肛直肠环-肛缘。成人肛管前壁短于后壁、女性肛管较男性短。肛管上段:黏膜上皮与直肠类似。
肛管中段:由6~10个纵行的黏膜皱襞形成肛柱,肛柱下端形成小的新月形皱襞称为肛瓣。肛瓣之间的小凹陷称为肛窦。肛窦与肛瓣共同形成扇形的齿状线。肛门腺开口于肛瓣上的小凹陷,为肛门隐窝,这些腺体具有分支,多数延伸进入括约肌间,肛门腺的囊状扩张可向外穿透外括约肌。
肛管下段:齿状线以下的黏膜上皮光滑,称为肛梳,含有汗腺,皮脂和毛囊及大量的躯体末梢神经。
肛瘘概述:肛管直肠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之间的慢性肉芽肿性通道,大多数是肛周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的瘘管。
肛瘘在我国约占肛门直肠疾病总发病率的36%,占肛周感染性疾病的70%。
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以20~40岁多见,肛周脓肿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多数是由于肛腺阻塞感染形成脓肿,慢性感染和引流管道的上皮化形成肛瘘。克罗恩病、溃疡型结肠按、结核、恶性肿瘤等均可引发肛瘘,其中克罗恩病患者占17~40%。
多数肛周瘘与会阴部皮肤表面相通,但也可瘘向阴道、膀胱、阴囊、阴唇及输尿管。
肛周脓肿和肛瘘为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肛周脓肿为急性期,以肛周皮下和坐骨直肠窝脓肿最为常见。肛瘘是肛周脓肿后期,为炎症的慢性化阶段。30~70%的肛周脓肿患者伴发肛瘘,即使没有伴发肛瘘,大部分在脓肿引流后也会演变成肛瘘。
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肛周肿痛、肛周分泌物、破溃后流脓水等。治疗难,易复发。
肛周脓肿的处理原则是切排引流(破坏内口、去除瘘管并最大限度的保留肛门括约肌)。肛瘘切开范围过大可能导致术后大便失禁,而不适当的保留肛门括约肌又会导致肛瘘复发。具有很高的术后复发率。
术前准确找到内口、明确是否存在分支瘘管和瘘管走行与括约肌关系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推荐阅读——微浸润肺腺癌
间质性肺炎病理及影像认识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下方图片扫码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白癜风反复发作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