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又称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肛周脓肿是发生于肛门、肛管和直肠周围的急性化脓感染性疾病,属于细菌感染,是肛瘘的前身。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3~4倍,小儿发病率也相对较高。
肛周脓肿发生后应认真对待,发生在肛门两侧的坐骨直肠窝和骨盆直肠窝及男性前侧的会阴筋膜下的脓肿最为凶险,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肛周脓肿最主要的症状是疼痛,这种疼痛会非常剧烈,且会逐渐加重,很多患者说会吃不下,睡不着。只有在脓肿自行溃破后,疼痛才会暂时有所缓解。低位脓肿都会出现剧烈的肛门疼痛,且这种疼痛持续不减。而直肠周围的脓肿(高位)就不一定会疼痛。因为直肠周围属于盆腔,这里分布的植物神经对普通刺激不敏感,最主要的表现是局部坠胀和便意感。肛周脓肿的另一症状是发热,最高能超过40°。一般来说,脓腔越大越深,发热的概率就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不畅、纳差、失眠。
肛周脓肿的症状具体有以下几种:
1、肿块:肛缘索条状硬块,常为患者的主诉之一,炎症急性发作时外口若封闭,引流不畅时肿块增大。
2、硬结肿块:初期肛门周围突起硬结肿块,并逐渐增大,时间长了有的可自行破溃。
3、疼痛:疼痛为肛周脓肿最常见的症状,为逐渐加重的持续性肿痛或跳痛。患者行走不便,端坐受限。
4、瘙痒:因肛内黏液分泌物增多或外口周围脓液的刺激常致肛门皮肤遭殃或湿疹。
5、流脓:脓液多少与瘘管大小、长短及数目有关。新形成或炎症急性发作期的瘘管脓多、味臭、色黄而浓厚,经久不愈的瘘管脓液较少或时有时无。脓液急剧增多,局部脓肿,体温增高。常因肛瘘炎症急性发作或有支管形成。结核性肛瘘脓液多而清稀,呈米泔水样,可有干酪样坏死物。
6、全身症状:肛周脓肿患者,局部会出现红肿并伴有发热现象,常为低热,有时可出现高热,患者体温可在37-40℃之间。此外,患者还会有全身倦怠不适,食欲不振,睡眠欠佳等。
肛周脓肿久拖不治会形成肛瘘,治疗起来更加复杂,并且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因此对于肛周脓肿,越早治疗越好。早期通过积极的手术治疗,绝大部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可以获得治愈。高位脓肿病情复杂,存在反复发作的可能。极少数患者因感染过重,可造成死亡。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力下降是两个根本原因,因此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和提高免疫力是预防肛周脓肿的根本之策。
阅读原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