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进阶肛肠超声

肛周脓肿

肛门直肠周围间隙

1.骨盆直肠间隙

肛提肌以上

腹膜反折以下

直肠的两旁,左右各一

2坐骨直肠间隙

肛提肌以下

坐骨内侧

肛管两旁,左右各一

3.直肠后间隙

直肠后骶骨前

两侧骨盆直肠间隙的后中间

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指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临床特点

发病急骤

肛门周围红肿热痛

伴有恶寒、发热、疲倦等全身中毒症状

致病菌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链球菌

绿脓杆菌

厌氧菌

结核杆菌

这些脓肿绝大部分是由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的结果。

临床上较为常见。

肛周脓肿超声图象特点

脓肿早期显示为不规则形状或类圆形不均质低回声光团,边缘不清。

中期病灶内部出现液性暗区,严重者可呈马蹄形波及两侧坐骨直肠间隙、肛管直肠后间隙,甚至深达骨盆直肠间隙。

晚期破溃后可显示低回声区内见气体强回声影,甚至可见与肠壁相通。

由于感染蔓延播散的途径广泛,故要尽早诊断与治疗,尤其对不典型早期未形成脓腔者的诊断更需进行直肠腔内B超检查。能够清楚地观察常规体外探头扫描所无法见到的脓肿及瘘管,能够清晰地分辨肛管直肠各层次结构,同时亦可显示肛管直肠及其周围正常组织和异常病变,分辨率可达到2-3mm。因此能够准确判断肛瘘之主管位置及走向,支管个数及分布,波及腔隙位置和范围,及其与肛管直肠壁之关系,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在超声图上,肛门括约肌显示为:内括约肌呈圆弧形,围绕肛门显示为低回声图像,该层非常薄;外括约肌皮下部,在内括约肌的最内侧,因此呈明显的圆弧形低回声图像;外括约肌浅部,其形状与内括约肌回声明显不同,容易鉴别;外括约肌深部,显示在外括约肌浅部的同一位置,在外括约肌浅部的内侧呈圆弧形围绕肛门。

因此肛周脓肿声像图特征为,急性期病变区域呈略低回声,菱形或不规整形,边界不清楚,当脓肿形成时边界倾向清晰,壁厚薄不均匀,自中部向周边液化,内部回声杂乱伴强回声光点。

鉴别诊断

血栓性外痔

炎性外痔

肛裂

化脓性汗腺炎

肛周毛囊炎和叩肿

骶骨前畸胎瘤溃后感染

血栓性外痔

炎性外痔

肛裂

肛瘘

肛瘘的发生与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治疗息息相关,大部分肛瘘由肛周脓肿引起。因此,目前对肛周脓肿的治疗并不仅仅局限于脓肿单纯切开引流术,积极寻找内口,一期处理的手术方式已在临床开展。

存在的问题

1、复发率高;

2、并发症、后遗症较多,最严重的是损伤肛管外括约肌深部及耻骨直肠肌引起肛门不完全或完全失禁

肛瘘术前诊断需明确的两个关键问题是:

1发现内口

2确定瘘管与肛门内、外括约肌和肛管直肠环的关系。

以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直肠指诊、肛门直肠镜检查、探针检查和x线造影等

肛瘘的超声图象特点

低位单纯性肛瘘呈现-低回声管道状结构。

低位复杂性肛瘘及高位肛瘘可在不同超声平面显示瘘管结构、走向,部分能显示内口位置。

含液性瘘管诊断阳性率高。

对鉴别诊断意义较大,仍需与碘油造影等检查相配合。

肛瘘瘘道直肠腔内B超显像纵切面为低回声条状暗带暗区回声,横切面呈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光团,波及腔隙早期伴有脓液者呈囊形,晚期因纤维蛋白析出,呈低回声与高回声混合存在的不均质光团,边缘模糊。部分肛瘘可直按探查到肛瘘内口,少数肛瘘内口亦可在内括约肌上显示为连续性中断之小缺损。当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脓腔消火,局部区域逐渐呈相对强回声,有时合气体样强回声。慢性复发者病变区可呈相对强问声或低回声,通常为不规整管腔结构,为窦道形成所致。

作者申明:所有文字及图片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盗用!转载需联系管理员授权!

微店扫码购买:

同时需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在超声医师集团购买的任何产品,都可以开发票,需要发票的请留言,备注抬头。

书籍、内部资料、视频、考试资料购买

联系人:

赵总

曹董

售后曹总

实体书店售后汪总







































甲氧胺福林
北京市中科医院好不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wcss/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