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初在无锡休息期间,在内弟的陪同下我们先后去会展中心参观了正在举行的大运河文化博览会,也去了巡塘古镇游玩。五号这天又去了位于太湖之滨的军嶂山穿越古道。
古道位于滨湖巨梅梁东岸的丘陵腹地,据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在过去是此地山民们的唯一通道。主峰军嶂山,山并不髙也不险,但风光秀丽,景致怡人。传说军嶂山在古代叫军将山,二字都有山字旁,可在手机的字库里却打不出这个字,查了一下字典也没有。
相传在七百多年前蒙古大军入侵中原,在一个月黑风髙之夜追杀南宋的残军至此,忽然惊闻山里战鼓擂鸣,呐喊声震天,而使蒙军不敢入山追剿,于是后撤,使得残军幸免遇难,于是就地卸甲为民。
为感谢上苍的救命之恩,遂将此山改为山字旁的军将山,后传谓之军嶂山。在古道的第五段线路上,有座寺庙叫成性寺,位于生态园深谷底部,外面根本看不到,是典型的深山藏古寺,但得鸟鸣声的幽雅胜境。传说明建文帝朱允牧被叔叔朱棣打败逃出了京城后,曾经在此避难,故成性寺也叫龙寺。
由于古道是穿绕于山林之中,过去山里人每年都要将古道两旁的杂草和矮树棵丛割的干干净净,以利行走。
自打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修了公路,人们的出行不再穿山越岭,古道的交通作用日渐消失,天长日久,多数路段便被掩埋于荒草灌木之中。
然而这饱经沧桑被荒废已久的山间古道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二十一世纪又被人们重新寻了回来,被赋予新的涵义:穿越与休闲,健身与赏景。
这天是周六,行走古道的人比较多,我们选择的是A线,大约全程是二十多公里。
清晨我们先是乘车来到宝界山的山林公园,把车停在了公园前的停车场,然后沿山路向前步行。
上宝界山的公路可以驱车直达山巅,我们沿途走了一段,看到岔路有通往军嶂山古道的标记,于是开始沿古道穿行于丛林之中。
古道必竟是古道,开始的路有二三米之宽,有条石或石板装铺,杂草在石板缝中被踩踏的趴伏在路中已经失去了青葱的容颜。初升的太阳时而透过树枝疏叶半照在人们的脸上,丛林中野性的花草髙低不平,微风徐来飘过一丝丝野性的芳香。
虽然是九月近秋,但江南依旧是天正盛热,但在林中穿行还算凉爽。进入山中方觉山不髙,路不陡,林不密,但行起来也颇为费力,主要是脚下的路实在是不像路,实在是不好走。
各种各样的石块布于山路之上,小碎石块硌脚,大一点的石块绊脚,时刻的要小心行走。进入山林深处,方领略什么是羊肠小道,其能见度只在两臂之间。
古道每隔一段距离或每有上行下行或岔路口处,每每可见有红布条栓在树上飘动分外显眼。
上面书写着军嶂路的线路指示着前进的方位,原来这都是户外登山的爱好者们留下的。
每隔一段距离在路旁的树下都有一个塑料筐做为简易的垃圾桶。里面堆满了行人丢弃的塑料空瓶,很显然也是户外的队员们设置的。
登上了一座山顶,伫立在蓝天之下,轻风吹去了头上的汗滴,白云绕在身旁,腑瞰太湖烟波浩渺,眺望远山,层峦叠翠,顿觉心胸开阔,无限的畅快,无限的欢欣。
不时有同行的人擦肩而过,时有相遇的人互问一下行程目的地的距离。在古道上也时有十几人结队,统一着装,身上带着录放机,跨着长筒的照像机,在轻快的音乐声中,你追我赶的在身边飘过。
也有三两一伙的在说说笑笑之中转瞬即逝。也有的特立独行,与我们热情的打着招呼,同行一段距离后又飞也似的不见了踪影。在这醉人的馨香中人们在大踏步的或是向山上登,或是小心翼翼的向山下行。
一路之中,密林深处,若隐若现的碎石小路,原始的古朴的森森景色,在一束束阳光,一点点光影的透射中,宛如一幅优美的写意国画,人在画中流动,景在画中停留。
穿越在古道上的人,大多是年轻人或中年人,像我们这样上了年纪的还不多,每逢与之相遇他们都对我们表示敬意,并为我们指点路径,介绍此地的景观与风情。
翻过第二个山头向下行走,古道的视野开阔一些,在我们的远处有一个年青人背着一个竹篓在走走停停,身边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犹如一籁跳动的花朵在古道两侧不停的屈展游动。
我们走近这对父女俩才发现,他们的手中拿着拾垃圾的夾子,不停的将行人随手丢弃掉的食品塑料袋、饮水的塑料空瓶等用夹子拾起来放到竹篓中。我们走近与其搭话,一边小憩一边与其也闲聊起来。
原来这个青年人三十多岁,在市区工作,家住山下不远处,每逢周六或周天的休息日,都要领着女儿沿着古道行走,同时捡拾人们丢弃的垃圾。
一方面培养孩子的耐力和毅力来锻炼身体,一方面培养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其劳动观念。
同时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培养孩子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认识和理解。
听了这个青年人的介绍,我们为之动容,感觉说的有道理,似乎也从中领悟到了什么。我问其坚持多长时间了,答曰:一年有余了。
我们继续前行,回头望去,这对父女俩仍在停停走走的检拾垃圾,我急忙用手机从远处为这父女俩拍下了几张照片。
又翻过了一座山,在半山腰下有一小村庄,我们来到了一个小卖部的院前,院中有桌橙,院后有厕所。
我们在这休息了一会,增加了补给,与在此处小憩的行人们聊了聊天。而后又沿着指示牌顺着乡间小路继续前行,路的两侧有蔷薇花、月季园蒲,有李子、杨梅和茶园。沿着山势起伏的田园风光令人赏心悦目。
又穿越了一个山岭本打算去龙寺和生态园转一转,无奈天已过晌午,老伴有些走累了,于是我们一起走下山坡,见山坡的一角处有山泉水在流淌,上前洗上一把脸又饮上一口清泉水,顿觉凉彻周身,爽快致极。于是进入公路后打车返回宝界山公园。
这次军嶂山古道之行虽然未能完成全程,但也走了十几公里,意犹未尽,有机会再来穿行。也希望朋友们来无锡时能够体验体验,一定是有所裨益乐在其中。
作者简介:陈良,林甸县住建局的退休职工。喜爱书法,热爱文学。工作之余笔耕不辍。尤其退休后练习毛笔微书,有长足的进步,自成一家,堪称一绝。同时也创造了一些诗词歌赋散文等作品,受到专业人士的赞誉和肯定。
林甸往事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