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饮食药膳、膏方补药等,各显神通。但是,有些人进补不当反而导致痔疮出血、便秘等问题,医院就诊。
进入冬天,进补就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健康财富》特约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医院肛肠科主任王振宜主任医师提醒,无论是食补、药补还是膏方调补,都是因人而异的,要合理选择,以免补出问题来。
食补选料要合理
冬令进补,最普遍的就是食补,几乎家家户户到了这个季节都会考虑怎么食补。有吃羊肉、狗肉的,也有吃芝麻核桃粉的,还有炖海参粥、煲乌鸡汤的……合理的食补确实能起到强身健体、预防疾病的作用,但是食补不当,也可能会导致身体不适,诱发疾病。
1.忌热性食物:王主任建议,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热性食物,比如火锅、牛羊肉、狗肉都是冬季流行的饮食,一吃就容易上火发病。有些人吃多了不仅会导致痔疮出血,还会引起肛周脓肿。还有些人一吃巧克力就容易便秘,另外还有桂圆干、荔枝干等都是热性食物。
2.忌辛辣刺激:辛辣刺激的食物也会诱发肛肠疾病。比如有些人冬季爱吃羊蝎子火锅,吃的时候放入很多辛香料等,就容易诱发肛肠病。有些人一吃辣的食物就会便秘,大便干硬就会导致肛裂。还有些人喜欢喝补酒,认为喝酒暖身,补酒养身,结果喝出病来。
3.小心“发物”:痔病诱发不仅与进补不当有关,有时候还与食用“发物”有关,比如蚕豆,有些人一吃就会痔疮出血,而有些人一吃羊肉就痔疮出血。
4.特殊食物别乱吃:还有些人自己购买化湿的食物,比如芡实、薏苡仁等五谷杂粮,食用后也可能会引起便秘。
药补先得辨体质
王主任还指出,冬令进补,尤其是药补的时候一定要先辨体质,否则也会补出问题来。比如,湿热体质的人,吃了滋阴的补药,可能就会导致腹泻。
三种常用补药的误区
冬季我们常会购买一些人参、阿胶、石斛等补药,但是,大家对于补药的认识还是存在不少误区。
阿胶:冬令膏方进补时,阿胶是最为常用的药材。王主任认为,阿胶如果保存得好,其实越陈越好。这是因为阿胶虽然性平,但刚炼制出来的阿胶还是偏热性的,吃了可能会上火,比如有些痔疮病人吃了阿胶就会出血。
三七:近些年来三七颇受欢迎,很多人都跟风自购服用,甚至把三七当做扩血管的“补药”长期服用,以保持血管“清洁”。但是,很多人服用三七之后会鼻出血、痔疮出血,因为三七是温性的药物,虽有活血止血的作用,但长期服用燥热上火也会引起出血。
红枣:很多人认为枣子含有较多粗纤维,有通便的作用。但是红枣是温性的,有些人吃了红枣后反而会发生便秘。
鹿茸、人参:有一定的升血压作用,高血压病人服用后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
藏红花(西红花):活血作用较强,有些女性经期服用可能会导致经血不止。
王主任建议,进补的时候如果对药性或自己的体质不是很清楚,一开始的时候先少量服用,如果服用后没有问题,再适当增加用量。在饮食药膳方面,建议冬季不要吃太多热性的药膳。
膏方进补注意事项
1.首先,膏方用药整体性要平和,吃了不会使胃不舒服,不会引起腹泻,也不能导致便秘。所以,在使用补药的同时要加上一些调和脾胃的药物。王主任建议,在服用膏方之前可以先服用一些“开路药”,服用一周后没有不适,再开膏方服用。
2.其次,疾病要有针对性。比如肾不好的人要看肾内科,心脏不好的要看心内科。
3.第三,有些膏方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的。如果有便秘等病史,要提前跟医生说明。
服用膏方一般都是在专业医师的辨证之后开具的,相对比较安全,不太会诱发他病。但是,自己购买补药的话,就要特别注意体质和药性是否相配。如果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是很了解,乱吃乱补,本来是想补身体的,结果可能就补出病来了。
王主任提醒,如果近期突然出现不适症状,就要仔细回忆下是否服用过特殊的药物、补品或食物。因为,痔疮出血等热性疾病的发病一般都是有诱发因素的,特别是一些日常的饮食容易被忽视,比如热性的补品或食物、辛辣刺激的食物等。
“排便不爽”成为新流行
有些便秘的患者,长期排便困难,到处就医也找不出原因,心理上会产生恐惧感,认为是得了癌症。以前这些患者都是中老年女性、多次生产的女性,但现在很多年轻女性包括男性也会出现这类情况,有便意而排便不爽。王主任观察认为,这些人群多因经常长途行走、下蹲搬重物、食用饲养鱼虾等含激素、抗生素的食物有关。
1.饮食不当:有些人食用日料之后,第二天就出现黏冻样大便,可能跟食物中过多的添加剂有关,特别是化学合成的食物、地沟油等。所以,在外就餐的时候还要注意饮食安全问题。有些应酬多的中年男性长期腹泻,很有可能跟这些饮食因素有关。女性经常食用含激素食物后,容易出现肠黏膜脱垂,这个时候给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补中益气丸、大剂量黄芪等中药,症状就能得到缓解。王主任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发现,禁食饲养的鱼虾类,同时服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中药,治疗肠黏膜脱垂的有效率达到60%以上。肠黏膜脱垂是比较难治的,病因也非常复杂,比如湿热下注型,表现为大便粘住马桶等。可能也跟食用含激素食物有关,脾虚引起中气下陷、脾虚引起湿热下注等。
2.运动过度:有些人工作时需要长时间站立、下蹲搬抬重物,或者健身锻炼过度,都会诱发肛肠疾病。现在真正脱肛的病人比较少,但是黏膜内脱垂、反张的病人却越来越多。
3.盆腔手术:有些人是因为盆腔手术后,尤其是女性妇科手术切除子宫的脏器之后,使得韧带松弛,失去悬吊和支撑的牵拉力。王主任常把盆腔比作一个篮子,里面的东西少了一样两样后,篮子空了,其他东西就会相应地往下掉。
4.电子产品:我们日常生活中电子产品使用越来越多,人被各种各样的磁场包围着,特别是有高强度、穿透性磁场覆盖的地方,有些人就对这种磁场特别敏感。很多人舌头伸出来一看都有齿痕舌,都是气虚的表现。长期处在封闭的工作环境中,空气不流通,整天对着电脑、复印机等设备,对身体都有一定的影响。
千“便”万化要细分
引起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肛肠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全身性疾病引起。但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一旦发生便秘,都跟肛肠病密切相关,甚至互为因果。
王主任介绍说,便秘仅仅是单一的症状,成为一种真正的疾病,中间是千差万别的。医生从经验诊疗开始,到后期检查后针对性的治疗,除外糖尿病、免疫性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便秘,还有功能性的便秘,或者肠子冗长型、肠弯曲等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的便秘等。
继发性便秘:继发性的便秘分两种,一种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还有一种是服用的药物引起的。如果是药物引起的便秘,就要调整用药。比如有些降糖药、优甲乐、安眠药、钙剂等就会导致大便干燥,从而引起便秘。如果这些药物不能停,就要同时长期服用通大便的药物或者膳食纤维类制剂,还可以配合中药、中成药治疗。因为长期服用蒽醌类药物容易吃坏肠子,而且还会逐渐产生药物依赖性,药效越来越差。
功能性便秘:包括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包括黏膜肠套叠的、肠黏膜脱垂的、小肠压迫、骶直分离等)及混合型。“真正需要治疗的便秘,排除器质性的疾病,就是三种功能型的便秘。”王主任介绍说,“想排便但排不出,就是出口梗阻型的;没有排便的感觉,肠蠕动慢的就是慢传输型;还有一种就是这两种情况都存在的混合型便秘。”
解剖异常型便秘:有些人的肠子冗长型、肠弯曲,也会导致便秘。遇到这种情况,做肠镜的时候由于肠子被检查时候相对的拉直,便秘能暂时得到缓解。
急性便秘:便秘其实只是一个症状,大部分人一生中都会出现一两次便秘。比如出去旅游,换了个环境,可能三四天没有排便,但一回家就好了。这种属于急性的便秘,服一次两次泻药通便后就好了。有些人本身便秘不严重或者一过性的,因过度担忧而购买通便药物、肠清茶类长期服用,结果反而吃出真正的慢性便秘来。
假性便秘:还有一种便秘其实不是真正的便秘,这类人3~5天排便一次,大便不硬不干,排便也不困难,这是正常的。与之相对的,有些人一天排便两次,各项检查都是正常的,同样也不是真正的腹泻。
次数增多型便秘:有些肠黏膜脱垂的病人,天天排便,但每次排便量都很少,肛门口坠胀有便意却排便不爽,这种其实是真正的便秘。
“从一开始对便秘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