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往事ll张志成林甸人亲历的战争长

编者话:关于解放长春的事,小的时候就看过电影《兵临城下》,这些年通过其它渠道也了解一些,最近关于围困长春饿死不少百姓的观点也甚嚣尘上。但从来没有想到家乡当年的热血青年也曾参与围困长春、解放长春的战役,张志成前辈的经历告诉我们,历史观点不应是登上山顶后对以前的爬山者指手画脚,你怎么不坐索道,你怎么不走那条更容易走的路!

《长春的解放,敲响蒋家王朝丧钟》

~~说说年围困长春那些事儿

大庆书友会林甸往事分会的书友,让我讲讲长春是怎样打下来的。这件事叙述起来看似简单,可一动笔写又觉得有点费力。围长春从年5月末到10月19日,历时近五个来月。

我那时是个普通士兵,虽亲身经历过这场战役但並不是全过程,因而了解全局有限。

好在我老家和老伴家都在长春附近(德惠、农安)事后常常听人们说起这件事。围长春是个典型战例,我在南京军校学习我军战史战例时,也曾经研究和分析过。解放长春这个东北重镇,是东北战场的伟大战役,这场战争胜利,开始敲响了蒋家王朝的丧钟!详细资料我不掌握,也只能略说。

年夏,这时东北整个战场,已由拉锯战转入大反攻。五月末,东北野战军统帅部,对解放长春作出布暑,下令“严格封城”,“不准进出”,调兵遣将,以十二纵队(我后来即被编入该纵队直属电话队,后改为49军,纵队长是钟偉)的三个师和6个独立师的兵力,采取围困方针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攻势。

从五月底开始,发动对敌作战,我军全体指战员英勇奋战,顽强厮杀,敌军拼命抵抗,经过若干个大小进攻战,历时约25天左右,先肃清长春外围之敌,后夺取飞机场,逐步逼近市郊,到6月25日的时候,已把国民党的新七军,60军,一兵团直属部队和地方保安部队约10万人,统统压缩到市区。我军挖战壕,拉铁丝网筑起围城工事,每50米设哨兵把长春团团包围起来,围得水泄不通。

围城开始,郑洞国所率领的“国军”还能坚持,慢慢就出现粮价飞涨,粮食燃料匮乏,人心惶惶,“国军”抢粮,城市秩序日益紊乱……。起先敌军还能靠飞机空投粮食、武器弹药过日子,(空投是用编织袋装的大米,有的还落入我军阵地和老百姓手里)。围到最后,粮食奇缺,敌军因吃黄豆不消化,军中爆发痢疾,军中患浮肿症夜盲症增多,尤其是杂牌军开始饿肚子了。

长春这座城市,在当时是一个大都会(伪满时期叫新京)许多地区的伪满时期的敌伪份子和逃亡地主以难民身份都涌入到这里,有人说,当时人口约一百多万,加上国民党军队,这么多人要吃饭,没有粮食怎么活?

守军垂死挣扎,开始也采取了不少反制措施,如:粮食管制;利用我军各部阵地防守薄弱的结合部偷偷到郊区筹粮;为节省口粮强迫组织市民集休外逃;煽动工人学生请愿抗议围城;挑拨我军和群众的关系等……

后期,守军也曾试图突围,但都被我军堵回,蒋介石不是不想救他的兵,曾多次从沈阳派兵接应、企图解救出来。既然东北野司统帅部己下决心定把敌人逼得缴戒投降,怎能容他!?我先前写文曾提到过,我们独立团挺进八面城"打援”这件事。

我回忆:当我所在的独立团荣升主力向前线开进准备整编之际,时间大约是夏天七至八月之间(那会儿我没日记,无法确定具体时间),某日,经过一天长途行军住下,我刚刚用热水泡完脚,挑破由于白天行军脚上被磨出来的血泡,班长还教我用头发穿在挑破的血泡上,大家铺好地铺已躺下刚刚睡下,突然听到紧急集合的号声,我们马上起床打好背包带着武器装备,(房子都没来得及给老乡打扫)迅速集合在连部院内。

值日排长清点完人数,然后向连长刘连生报告:“全连人员全部到齐,集合完毕”,连长作了简短动员,立即下令出发,跑步前进到长春与沈阳之间的小镇八面城附近,立马构筑野战工事(紧急挖的战壕及单兵掩体)埋伏起来准备“打援”,我们刚刚挖好能卧着打枪的单人掩体工事,我就看到从沈阳方向来的公路上,烟尘滚滚,一辆辆坐满敌军的汽车,像一条巨大的长蛇般快速向我们埋伏的地方爬来。

这时我们何排长低声喊:“不要乱开枪,听我口令!”,不一会敌人的汽车就到达面前,当我听到排长高喊“打!”,我就连续投了三颗手榴弹,接着就沉着的朝敌人开枪,(平时不让乱打枪,这次可过瘾了)也不知那里来的那么多兄弟部队,机关枪、炮弹,所有轻重武器都射向沈阳开过来的“援兵”……

不一会儿,进入我们包围圈的敌人,很快就都被全部消灭或缴枪投降了,后面的敌军却仓皇失措的缩回了沈阳。这是老翁我参军后,第一次参加战斗,战斗结束“战评”总结时,何排长在全排队前表扬我:“小张,第一次打仗,很沉着不慌乱,勇敢!”,当时我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这次战斗,我五颗手榴弹剩了两颗,子弹消耗30多发,打死多少敌人我可不知道,反正是按照新兵训练时学的要领朝敌人射击的。书友有人可能会问:你打完这个伏击战,又干啥了?

之后,就开始整编,我被分配到十二纵队直属电话队,队长姚广德,指导员马正先,编制:队部,总机班,两个架线排和一个运输排(两辆大马车和二十多匹骡马驮运电线),炊事班,我被分配到架线排。我们电话队的主要任务是保障纵队首长和指挥机关24小时通话,指挥战斗,责任重大!。所以我们一补充到队里,利用围城期间,姚队长就抓紧时间组织全队学习电话通信业务,苦练架电话,收、放线的本领,准备迎接全东北和全国的解放……。长话短说,言归正传。

围到后来,长春城内,民与兵赖以生存的“吃饭”就成了大问题,饿死人的现象也不断发生……。人们千方百计外逃,(罗荣桓年9月9日给毛主席的报告中提到:“八月初,三天我部分放出、收容难民两万多……”),后来听说,我有好些在长春居住生活、工作的亲戚们都逃回德惠农安的亲戚家中避难。

加上咱们解放军的政治攻势(在阵地前用高音喇叭喊话劝降),国民党兵,饿得实在受不了啦,情绪低落,兵无斗志,开头是几个人,后来就是整班、整排、整连,甚至更多的向我军缴枪投降(罗帅在报告中还提到:“两月来收容敌投诚人员一万多,作战中俘虏的不计在内,其中正规军占68%.杂牌军占、32%”……)。最后,郑洞国率部(由10万变为人)乖乖地向我军缴戒投降。年10月19曰长春宣告解放。

据我在南京军校学我军战史所知:长春之围,起先是由肖劲光将军指挥部队对此城强。

敌军凭借钢筋混凝土工事顽抗固守,强攻未果从而转为长围,围城之举实际是不得已而为之;长春守军有两次突围,一是9月中旬,乘我军抽调部队南下攻打锦州之机,曾以两个师作试探性突围,被我军顽强堵回;一次是长春解放前夕10月16日郑洞国奉蒋介石命令,正在召开高级军官会议计划布置如何突围时,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宣布起义,迫使其突围美梦又泡汤!

而这时他的部下已不再愿为腐败的国民党政权当殉葬品了,10月19日上午新七军全体官兵宣布放下武器投诚,这时长春可算基本解放。可笑的是这位抗日名将郑洞国却死心踏地的为“党国”尽忠,亲笔给蒋介石写“诀别信”后,带着特务团在中央银行大楼负隅顽抗。结果,拖了一天多,于21日凌晨,被他的亲信部队挟持,以突围的名义向外冲,转而却放下武器向解放军缴枪投降。最终,由郑洞国亲自扮演的“效忠戏”就这样草草收场。

长春之围,许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gznz/6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