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县实验小学
班主任介绍
届毕业班
六年一班班主任
曲威,实验小学教导主任,高级教师,六年一班班主任,年7月,曲威毕业于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如愿以偿,走上了三尺讲台,从此与实验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最神圣、最光荣的职业。人们不吝溢美地赞美教师,正是源于教师蜡烛般的无私、春蚕似的付出、蜜蜂样的勤奋。既然选择了教师的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地奉献,这是她对教师责任的理解。
班主任寄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孩子们,望你们在最后一年的奋战中,要相信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永远都不要放弃自己。用拼搏的汗水书写无悔的青春。扬起风帆、乘风破浪,驶向明日的辉煌!
创新求索,教育教学果实累累近三十年的教学生涯,给予学生美好的同时,也给予了她自己快乐与幸福,实验小学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她每一天的工作都在“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努力做到不给同事找麻烦,不让领导操心。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曾先后荣获大庆市师德建设先进个人,大庆市优秀教师,大庆市优秀班主任,大庆市骨干班主任,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优秀指导教师,林甸县五个一工程先进个人,林甸县优秀教师,林甸县优秀班主任,林甸县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网络学习先进个人,科研骨干等荣誉称号。撰写的论文在国家级刊物《创客教育》上发表,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县获奖。《拐弯处的回头》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设计。《贺卡的制作》《面具》等课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优质课。
师爱浇注桃李满园
自年8月末,曲威老师接手了新一年,自此与实验小学级1班的孩子们朝夕相处,荣辱与共,在她的精心管理与悉心教导下,她所带的班成绩优秀,班风正,学风正,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集体,纪律模范班,卫生模范班,学生也在各级各类的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牛鑫蕊和程俊杰两名同学的演讲尤为突出,曾经过五关斩六将,一路从县级、市级、省级最后到北京进入国家级比赛,分别荣获特金奖和金奖的好成绩!
“没有生而英勇,只是选择无畏”。我们被奋战在一线的英雄们保护在身后,更应担好自己的职责,作为老师,认真授课;作为学生,奋力学习。待跨过这场病与灾,春和希望都将扑面而来。
六年二班班主任
付铁侠,年参加工作,优秀班主任。性格开朗,为人豁达,爱好文学、喜欢朗诵。二十一年来的班主任工作,她积累了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先后获得大庆市"先进个人”、大庆市“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林甸县”小学教学能手”、林甸县”模范教师”、林甸县”优秀班主任”、”林甸县名师”、”县级骨干教师”等荣誉。
班主任寄语
天道酬勤,人世间没有不经过勤劳而成为天才的,最好不是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去幻想什么,而是在旭日初升时立即投入学习。
育人有方,“德”字当先
付老师的做人原则是“做人以德,德高人敬”,她的教育理念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付老师以这种充满“人性魅力”的育人方式,把她的学生都培养成了文明的标兵,六年来,班级里从来没发生过骂人打架的事,就算是后转来的孩子有骂人的习惯,纠正一两次马上就能改正。尽管小学高段是最难管理的阶段,但是她的学生没有纪律涣散,人人都能自觉遵守校规班规,上课的铃声一响孩子们会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不管老师在与不在,孩子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放学路队没有老师带领,学生们也不会在路队中说笑,总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气宇轩昂,喊着响亮的口号向学校的大门挺近。门口的家长们时而报以热烈的掌声,给了孩子们莫大的鼓励,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了真正的集体荣誉感。学校的路队比赛中,她的班获得了全校唯一的一个“样板路队”的殊荣,孩子们佩戴上写着“样板路队”闪闪发光的四个金黄大字的绶带时,内心无比的骄傲自豪,每一位同学都以自己是六年二班的学生为荣。
语文教学,兴趣引领,”以读代教”
“得语文者得天下。”是现在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语文是工具学科,语文学习与生活生命息息相关。作为教育工作者,付老师深知语文学科的重要,所以一定要让孩子从小就爱上语文。她决定从朗读开始,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们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角色,有感情的把每个角色读得出神入化,那么自然就理解了课文的意思。于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被应用到语文课堂,略读的文章她就会完全放手,让孩子们小组合作分角色读,然后以小组汇报的方式赛读、谈感受,孩子们喜欢读、喜欢表现、喜欢表达,小组成员们入情入境的朗读征服了同学、老师,也征服了自己。付老师的语文课堂,被孩子们深情的朗读感动得潸然泪下是常有的事,孩子们诵读的水平都是一流的。在学校的“小广播”选拔赛上,孩子们高水准的朗读得到评委的一致好评,她的学生在省、市、国家等各级的演讲比赛上,都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读写不分家,孩子们热爱朗读,自然写作能力也不会差。她指导的张粤鑫、张玉言、崔明博等学生的作文分别在省级、市级的征文比赛中获奖;陈璟娴、王梓萌、胡淼、崔明博、张一鸣等同学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市级等演讲比赛中荣获金奖、特金奖;张一鸣同学过人的演讲水平,于、连续两年被选为黑龙江省少儿频道春晚节目主持人;陈璟娴同学深情的演讲、那清泉般浸人心脾的声音,征服无数评委,被大庆教育电视台选中,荣幸地被选为年大庆少儿频道春晚节目主持人。”师者父母心”,六年来慈母般细心地呵护与陪伴,精心的教育,终于迎来收获的季节,孩子们捧着奖状、奖杯,笑容挂在孩子们的脸上,喜在付老师的心里。
六年三班班主任
齐秀芝,林甸县实验小学班主任,模范教师,中共党员。从教十七年,她以一颗平常心默默坚守着工作岗位,用爱心点亮了孩子内心的期望。从农村到县城,从青年至中年,在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生涯中,她有过汗水,有过荣耀;有过坎坷,有过成功;有过付出,更有过收获。每一寸足迹,每一缕岁月,无不浸透着她对这一职业的执着与热爱。她严谨治学,因材施教,潜心研究教法,用心呵护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情知互动、寓教于乐"的教学风格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她默默坚守三尺讲台,用心做教育,用爱为人师,收获了桃李芬芳,实现了自身价值,多次获得林甸县优秀教师、林甸县模范教师、林甸县教学能手、林甸县师德建设先进个人、林甸县优秀班主任、林甸县县级名师等荣誉称号。
班主任寄语
学习犹如长跑,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到达成功的终点。相信自己,做一个有理想的人。让我们一起奔向知识的大门!坚持不懈,脚踏实地,夯实基础,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严以修身,她视师德如生命
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深刻地领会到教师的人格和品行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正,不令而行”。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每天她总是早早来到学校,放学后一定要到教室看一下,学生都接走才放心离开。在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名学生,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健康,学生生病、受伤,她都是第一个到场。家长对学生的家庭作业、医疗报销、贫困补助、活动要求、网课直播等有不明白的地方,她都是耐心解答、热心帮助。记得有一次学生因感冒而发烧,家长有事赶不过来,医院,因治疗及时,孩子病情得以好转,而她却因此忘了给自己孩子做饭。学校、班级搞活动,她一直陪着学生,一起经受严寒酷暑,一起享受幸福快乐。自参加工作以来,齐秀芝坚持遵守考勤纪律,极少请假。有很多次身体不适,她生怕学生看出来,强忍着上课;有很多次父母生病,她未及时到场,内心充满了愧疚;有很多次面对女儿期待的眼神,她心如刀绞。但为了学生,她觉得值了,宁负自己不负学生是她的人生信条。她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使自己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修养。
敬业奉献,她甘愿默默付出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凭着一腔矢志不渝的信念和热情,凭着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和忠诚,她把理想和抱负倾注在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多年如一日,初心不改,经过不懈努力,一个入学时“学苗”最差的班,有了不断的发展进步。她潜心研究教法,积极参加各类教学活动,获得了诸多成绩和荣誉。她的教学设计《一定要争气》获国家级一等奖,她所执教的《鸽血染红的求救信》获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每次都有进步》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科研成果多次在各级评比中获奖,由她主持研究的课题在市级以上获奖,她多次参与“手拉手”送教下乡活动,公开课、示范课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由于疫情的影响,年初春,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线上教学,学生在家上网课。直面困难和压力,齐秀芝认真学习网络技术,积极备课演示,快速适应了网课教师的角色,掌握了网络授课的知识和技巧,网络教研课《比例的认识》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认可。针对学生在上网课过程中的自觉性差、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沟通交流不畅、心理存在障碍等一系列问题,齐秀芝认真研究思考、耐心说服教育,经过不懈探索尝试,学生的上课状态得到了根本转变。
心系学生,她精心培育促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班主任,她像朋友一样重视、欣赏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她经常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个别学生促膝谈心,通过在班级内开展理想教育、感恩教育、养成教育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找到目标,树立理想,挖掘潜能,激发他们的斗志!她以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后进生,对于他们,她从不放弃,即使在疫情期间她也“隔空”对10余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她坚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协作,在她的沟通下,板报、诵读、运动会、亲子活动、卫生扫除等多项活动均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在她的指导和关爱下,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取得了诸多荣誉。
六年四班班主任
徐丽敏,年参加工作,林甸县实验小学班主任,小学一级教师。热爱教学、热衷钻研、忠诚教育、忠于学生,是她坚定的信念。以热诚、平和的心对人待事,感悟生活的随笔与诵读更是她心灵的能量场。多年的进取与努力获得大庆市“先进个人”、大庆市“小学教学能手”、林甸县“优秀教师”、林甸县“德育先进工作者”、林甸县“小学教学能手”等荣誉。
班主任寄语
从接过你们稚嫩的小手,老师就知道这接过的是一份嘱托、信任和责任。愿老师不变的教诲与叮咛陪伴你们人生的每一个征程:尊重生命,学会宽容,学会感恩,学会思考,领悟完美人生。
坚守教学圣地,提升塑己,立德树新人
“提升自身教学素养,立德树人,方能为人师”。多年来的教育工作,她在奉献中无悔,在拼搏进取中实现投身教育的使命。作为人才的塑造者,就要不断地求知、不断地在挑战中夯实自己,才能做学生的人文指导。她不惧挑战,勇于攀峰,在各种教育赛事中,用热血谱写着独特的风采。获得全国“现场录像课”一等奖,黑龙江省“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大庆市“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林甸县“教师美文诵读大赛”优秀奖,校级“教师美文诵读大赛”特等奖等。教师是人生中的一面镜子,在行动与立德方面先做到,才能做孩子们的镜子,让他们有明确的道德方向和奋斗目标。正是这样的砥节砺行,才使她在教学中不断突破,通过国培项目的达标学习,各种网络教研课题的参加,学生参赛的辅导教师奖,撰写论文与多项网络教研的结业学习,正是这点滴的努力,才使自己在教学之路更加踏实地前行。
创建艺术课堂,诠释教书育人风范
“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呼唤教师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她在教学中结合情境,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她按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与赏识更是她教学中的至高灵魂,夸赞与关爱也更是她教学中的制胜法宝。重复的事情重复做,教学中的疲惫在她身上即是不足挂齿,学生们的进步和茅塞顿悟才是她心头振奋的力量。
多年来,学生们跟着老师几经征战:数学公开课《观察物体》、《辨认方向》,语文公开课《北京的风》等,并在年特殊时期线上教学开启阶段,连做了两节线上教研示范课《藏戏》、《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广大教师线上教学范课。在每节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实践、竞赛,小组合作交流和探索,活跃了课堂,她运用录音、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直观性和趣味性,并把创设的问题按难易程度分配给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回答,使生生参与,受到了广大家长的好评,与校领导及观课教师的认可与赞誉。
做充满童真的老师,融入孩子们的世界
“真正的伟人决不抛弃天真”,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也是开发智力最重要途径之一。她常常融入孩子们的世界,融入孩子们的游戏......所以她提倡劳逸结合,让孩子们在玩中得到智力的开发,在玩中学会与人沟通,在玩中悟出群体与团结对孩子们来说有多么重要。具有集体精神的人,未来才会有所建树、有所担当。班级里的孩子们也几乎都是能辅助老师安排班务的小能人、教学中的好帮手。
“发挥集体协作,团结力量大”,班集体的团结一致,在校各项活动中尽显风采,趣味运动会“最佳合作奖”,六一儿童节“最佳集体奖”,校路队“二等集体奖”,校眼保健操“集体一等奖”等。
“无怨无悔付出,桃李芬芳自来”,她的学生们在她多年来的教导与引领下,茁壮成长、阳光、自信,很多同学在小学生涯中也都取得了丰厚的硕果:演讲大赛优秀奖、作文大赛优秀奖等等,她指导的李明阳、姚牧泽、马赫一、贯潼等多名同学的文章在省语文教之家发表。
六年五班班主任
刘影,年参加工作,林甸县实验小学班主任、年级组长。小学语文学科负责人,小学高级教师。为人谦和,热爱生活,喜欢朗诵,擅长钻研电脑制作,对语文教学更是情有独钟。先后获得黑龙江省“先进个人”,大庆市“优秀班主任”,大庆市“骨干教师”,大庆市“教学能手”,林甸县“优秀教师”,林甸县“优秀班主任”,林甸县“师德标兵”,林甸县名师等荣誉。
班主任寄语
细处着手,大处育人;严字当道,爱心贯通;和谐共处,携手奋进!用心去爱我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个个都能成为有才、更有德的人!
情系教坛,锐意进取育新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相长、自强不息,”自担任班主任工作21年以来,刘老师始终秉承这一教育理念,默默耕耘,无悔奉献。她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个人素养,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各级教学大赛。获得省精英杯优质课一等奖,市“一师一优课”评比一等奖,大庆市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大庆市教师美文大赛一等奖,林甸县课内外阅读课大赛特等奖,林甸县青年教师技能说课特等奖,林甸县教师美文大赛特等奖等。刘老师潜心钻研教材,以研促教,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立项科研课题,被评为大庆市“科研骨干”。积极参加网络教研工作,荣获黑龙江省“网络先进个人”,被聘为大庆市网络研培管理人员,多次被评为林甸县网络骨干、先进个人。
乐于耕耘,立足课堂育人心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做为一名双科教学的班主任教师,课堂上,她以学生为本,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充分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她注重思维导图模式的训练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