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第一次拖着行李箱来到北京,没有出过远门的我一出站就蒙了。
首先让我看到车站外涌动的人群,步入地铁人就像蚂蚁一样,我当时不知道是怎么进到地铁里,也不知道是怎么在地铁里出来的。
出了地铁站我按着老乡告诉我的路线走,一路走着一路打听,东拐西拐的来到一个胡同小院。
院子不大很干净,因老乡还在上班没有接我,只是告诉我路线和地方,我走进院子里,有一位长者问我,我和他说是老乡让我来这里的,他就明白了。
告诉哪间屋子是我用的,我进到房间里,四处看了一下,房间不大,不足十平方,屋子里的东西很陈旧,一张单人床,房间里没有卫生间,都是出去共用的。
条件就这样一个月房租还要三千多元,看完房间我草草的整理一下行李,就躺下了。
出一次远门真的很累,躺在床上不知不觉中竟然睡着了。
也不知睡了多久,仿佛有人在推我,我睁眼一看老乡回来了,寒暄了几句,他非要和我出去喝点。
我穿上衣服和他来到大街上,看到好多高档酒店餐厅,走了有一段路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饭店停下了,当我们进去看到的几乎都是外地在北京打工的,哪的人都有,很杂。
我们点了两个小菜坐下喝了几杯啤酒,老乡和我说了好多北京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包括他上班的地方。
吃完饭我又回到不足十平方米的住处,因刚刚到北京还没有找到工作就已经花了几千元钱,告诫自己没找到工作前一定要节省开支,每顿饭以方便面度日。
两天后我终于找到工作了,每月元,想想去了开销也所剩无几了,没办法硬着头皮也得做下去。
每当上下班看到很多人群我就在想,为什么北京这么艰苦还都不回老家,还都在这里挤。
每当和老乡们在一起的时候谈起家乡和北京,他们都说北京发展机会多,我就在想机会再多她毕竟不是自己的家乡。
在老家住着快两百平的房子,出门每天都是开车,吃的都是绿色食品自己小园种的蔬菜,家乡还有儿时的很多朋友。
在北京你住的是不足十平方米的小屋,吃饭是有一顿没一顿,每天挤地铁,出了地铁站你还要走路或扫码骑车。
其实老乡你们想过没,北京建设这么好不都是外乡人在这里打拼建设的吗?每天看到老北京人左手拿着一条串子,右手提个鸟笼在悠哉悠哉的散步,你再看看咱们外乡人每天都是在挤公交和地铁,为了自己的家,自己的事业在帝都拼了命的打拼。
大家有没有想过咱不是北京人,在这里就医、买房、买车同样有钱,你得要费多少周折才能得到,什么都限购,什么都用户口限制着。
我就不明白了,如果老乡们都把实力经验放在老家的建设中,我想家乡的面貌也会焕然一新的,也会打造一个现代美好的城市。
一代完成不了的事业让下一代继续传承,只要有这个精神就会成功的,到那时我们的子孙也不用背井离乡离开妻儿老小在外地很辛苦的拼搏了。
年复一年就这样,老乡们都好好想想吧!我们回到家乡不再出来了,在外打拼总感觉是在为别人家装修,回到家乡创业那是为自己的家乡在装修,毕竟那里有我们的爹娘和妻儿。
当你把路边的墙粉刷一点点颜色的时候,会有多少双家乡的眼睛在看,当你用自己在帝都打拼淘的第一桶金在家乡办厂的时候,会有多少老乡解决了就业问题,不再像我们一样背井离乡。
我知道我一个人是微不足道,我想我会感染我身边的人,我们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的,呼吁老乡们多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那一时刻我们永生难忘,父母满眼泪珠的期待,孩儿幼稚小手的挥别!父母的期待就是家乡的变化,别让你的父母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看到自己的孩子。
别让你的孩子在春节的时候才看到自己的爸妈!那种牵挂那种思念是无时无刻的痛啊!这痛正能激起我们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一股力量。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创家乡的辉煌吧!
作者简介:王艳霞,号如一,年生于黑龙江大庆,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奖,现为大庆市书协会员,林甸书协理事,丹鹤印社副社长。现居住北京市丰台区。
“镇电杯”全国篆刻大赛荣获二等奖。
林甸往事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