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陪您读的第篇文章
肛周克罗恩病的流行病学、疾病特征和治疗情况:来自香港的数据
文献来源:JCrohnsColitis.Nov28;12(12):-.
既往的观点和实践
肛周克罗恩病(PCD)是一类特殊的、进展性和致残性CD类型。约三分之一的克罗恩病(CD)患者会存在肛周病变。
年,美国胃肠协会(AGA)的一项技术评论(TechnicalReview)定义肛周克罗恩病包括:
肛周皮肤病变(肛周皮赘,痔疮)
肛管病变(肛裂,肛门溃疡,肛门直肠狭窄)
肛周脓肿
肛瘘
直肠阴道瘘
癌变
研究显示,肛周病变的出现会增加CD患者住院次数,五年内手术切除风险,更容易发生慢性致残行性并发症。
目前,关于肛周CD的流行病学数据非常有限。由于不同研究中肛周CD的定义存在差异,文献中报告的肛周CD患病率差异很大,从10%-80%不等。
肛周病变可以先于CD的典型肠道症状出现,发生率在从5%到46%不等。
在西方国家,据报道CD肛瘘的10年累积风险从15.8%到21%不等。但对于亚洲克罗恩病人群,缺乏肛周克罗恩病的分布和流行病学数据。
之前一项亚洲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大约18%的亚洲克罗恩病患者存在肛周病变,尤其是中国大陆(33-60%),比其他亚洲国家更常见。
面临的问题
CD肛周病变非常普遍,但目前尚不清楚在中国CD患者人群中的发生情况。
医院的数据常存在偏倚,常常体现更为严重和复杂的患者情况。而基于人群的研究,能更准确地反映肛周CD的特征、自然史和临床结局。
但遗憾的是,目前对中国肛周CD的自然病程或远期结果,缺乏基于人群的研究。
这项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这项研究使用香港全境IBD登记研究(HKIBDR)数据,筛选出肛周克罗恩病的患者,分析流行病学、疾病特征,治疗情况和临床结果。
使用Kaplan-Meier分析,评估肛周CD患者药物和手术治疗的风险。
研究共纳入例CD患者,随访10,患者-年,其中例(28.8%)患者存在肛周病变。
诊断肛周CD的平均年龄为29.1岁,78.8%为男性,中位随访时间为个月。
CD患者出现肛周病变的累积发生率,为3年10.9%,5年12.7%,10年16.2%,15年19.3%,20年为24.8%。
随着时间的推移,肛周CD的患病率逐渐增加,从年的8%上升到年的28%。
肛瘘(84.8%)和肛周脓肿(52.7%)是肛周CD两种最常见的病变。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诊断时年龄较小、穿透型疾病行为,与发生肛周病变存在相关性。
在总共例瘘管性肛周CD患者中,29.2%(70例)需要≥5个疗程的抗生素,40.5%(98例)经历≥2次手术,34.7%(84例)接受了生物制剂治疗。
肛周CD患者12个月,36个月和96个月使用生物制剂的累积率,分别为4.7%,5.8%和8.6%。
而手术的累积概率,在12个月,36个月和96个月分别为67.2%,71.6%和77.7%。
总共记录了5例肛周CD患者死亡,包括2例肛门癌,2例CD相关并发症和1例肺炎。
因此,这项来自香港的研究显示,超过40%的CD患者在诊断时存在肛周病变。
中国肛周CD患者临床结果较差,发病年龄小、多次使用抗生素和反复手术是常见的特征。
启示和影响
这项全香港范围的IBD研究显示,中国肛周CD患者的预后较差。
超过40%的CD患者在诊断时存在肛周病变,许多患者在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肛周病变,经常需要多个疗程的抗生素和反复手术。
关于CD的肛周病变,在西方国家已经有多项流行病学研究。
早在-年间,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人口学研究显示,CD肛瘘的累积发生率为23%。
美国明尼苏达州奥姆斯特德的一项-年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CD诊断后10年肛瘘的累积发生率为21%,20年为26%。
近期新西兰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表明,CD患者20年后肛瘘的累积发生概率为28.3%。
这项研究的数据与之前西方的数据一致,CD患者10年肛周病变的累积发生率为16.2%,20年为24.8%。
CD肛周病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挑战性的问题。
最近在荷兰进行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尽管在过去10年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的使用增加,但CD肛瘘的发生风险没有变化。
这以结果进一步说明,目前改善肛周CD治疗策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此外,这项研究显示肛周CD患者的手术风险较高,手术的累积率在12个月时为67.2%,36个月为71.6%,在96个月时为77.7%。
之前美国明尼苏达州奥姆斯特德的人群研究显示,在年至年期间,72%的肛周CD患者需要手术。
最近发表的关于丹麦人群肛周CD自然史的数据显示,10年内接受肛周手术和腹部手术的累积风险,分别为67%和51%。
肛周CD患者的重大手术率一直较高,尽管生物制剂的使用在不断增加,但仍然有大量的患者需要多次手术。
另一方面,这项研究中肛周CD患者手术率高的可能原因,是生物制剂使用率较低。肛周CD患者中只有34.7%接受了生物制剂治疗。
由于价格昂贵,缺乏保险,香港CD患者生物制剂使用率较低。医院统计显示,在该院就医的CD患者中只有11%使用了抗-TNF药物治疗。
因此,应采取进一步行动,促进生物制剂在香港肛周CD患者中的适当使用和早期使用。
总之,这项来自全香港CD登记研究的数据显示,中国肛周CD患者的预后较差。
超过40%的患者在诊断CD时存在肛周病变,患者通常需要多个疗程的抗生素和多次手术治疗。
未来应重点研究CD肛周病变的相关风险因素,以及影响肛周CD治疗结果的相关因素,以便为肛周CD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文章链接
晓楠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