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症导致的病变。肛瘘是脓肿后时代,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英文名Analfistula,中医称为肛漏。该瘘管开始时为一个,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有多条管道,属肛肠科难治性疾病。肛瘘占肛肠病的发病率,国内统计为1.67%~2.6%,国外为8%~20%。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婴幼儿发病者亦不少见,主要见于男孩,女孩少见,男女孩比例为5:1。
肛瘘从本质上讲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一种后遗症。所以其病因与肛周脓肿是一样的,即肛窦感染,这是主要原因,临床上绝大部分肛瘘都是由此而来。另外,现代医学认为,以下原因也能导致肛瘘:1.肛周脓肿,肛门周围的脓肿自行溃破或人为切开引流后造成;
2.直肠肛门损伤,外伤、吞咽骨头、金属,肛门体温计等行为会损伤肛管直肠,细菌侵入伤口即可引起;
3.肛门裂反复感染,肛门裂口出现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4.会阴部手术,内痔注射时一时不慎误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和肛瘘;
5.结核,既往报道结核病并发结核性肛瘘者甚多,高达26.9%,近年来明显下降为4%~10%,主要为吞咽结核菌引起,少数也可能是血行感染引起;
6.溃疡性大肠炎;
7.直肠肛管癌,直肠肛管癌波及深部并发肛瘘;
8.血行感染,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瘘;
9.其他。
肛瘘可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肛瘘处于静止期时没有活动性感染,无疼痛和其他不适,只有间歇性地从外口流一些稠水或脓液且量也很少。而当肛瘘处于活动期时,从外口流出的脓液量会骤然增多且出现质浓、稠色黄、味臭的现象,可伴有外口周边肿痛、红肿及体温升高的症状。另外,无论肛瘘处在静止期还是活动期都能在肛门边缘摸到类似索条状硬块,这就是感染后结缔组织增生形成的瘘管。由于炎症的持续存在,肛内粘液性分泌物增多或瘘管外口周围脓液的刺激,使肛周皮肤瘙痒,甚者成为湿疹。综上所述,肛瘘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肛周局部有略高于四周的瘘管外口、索条状硬块、流脓、疼痛及瘙痒。
“东大专家建议,对于肛瘘手术,一般掌握两个原则:早期手术原则和静止期手术原则。早期手术的好处是:第一,绝大多数肛瘘开始都是单纯性的,手术相对简单,患者痛苦也小。第二,肛门功能不受影响,如果肛瘘拖延时间越久,会感染成高位肛瘘甚至是变成多根瘘管的复杂肛瘘。第三,防止肛瘘癌变,时间越久的肛瘘癌变率会越高。静止期手术的好处是:静止期患者身体抵抗力好,适宜手术。而且炎症反应轻,术后不易出现创面感染,恢复快。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