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亲吻欢欢,让她不要害怕
护士和欢欢联络感情
护士抱着欢欢去手术室
看着动画片,欢欢的情绪好了一点
护士对病人进行安抚
近日,两则关于手术室的新闻引发大量 对于很多人尤其是患者的家人而言,手术室是一个陌生的世界,特别是等候在手术室门外的时刻,总是无尽的担心和牵挂。那么,此刻里面又是怎样一个世界?近日,现代快报医院医院,一探究竟。 医院 护士提前进病房联络感情 3岁大的欢欢(化名)来自连云港东海县,因患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需要植入人工耳蜗。9月30日上午9点半,是预定的手术时间。专家告诉记者,对于聋儿来说,他们更容易紧张、不安,为此,他们逐渐摸索出一些安抚情绪的经验。 “没事,乖乖的,亲一口,走喽!”8点半,护士吴茜已经到了病房,她给欢欢带来一只毛绒玩具和一部iPad。“孩子听不见,离开父母会很没有安全感。只能用放动画片和轻拍、亲吻这些身体接触,让他们尽量放松下来。”吴茜说,为了让孩子放松心情,她每次都是一大早就到病房,提前联络感情。 由于是上午第一台手术,不需要等待。吴茜抱着孩子直接走进15号手术室。一看到手术床,欢欢的情绪一下就爆发了,怎么也不肯坐下来。 “哦,不坐不坐。”吴茜很有经验地轻拍欢欢的后背,将iPad放到床前的平板上放动画片。欢欢情绪稍微好了一点,看动画片的同时,还好奇地看一看四周。 哄着孩子戴上麻醉面罩 手术室里有空调,但麻醉手术科护士长王巧桂还是给孩子拿来一床被子。记者一摸,暖暖的。王巧桂说,被子的温度大约是37℃,和人体温度差不多,这是值班护士特意放进温箱里保温的,“孩子还小,盖在身上舒服一点。” 8点45分,准备麻醉了,需要戴麻醉面罩。麻醉师崔医生告诉记者,面罩里放了一种叫七氟醚的药物,有一定的麻醉作用,“孩子吸入后能安静下来,之后进行静脉注射,就感觉不到疼了。” 不过欢欢显然有些紧张,有点挣扎。“宝贝宝贝,看这里,吹泡泡啦,你吹吹看,呼呼呼……”看着护士的动作,欢欢似懂非懂的,也开始吹,边吹边呼吸。还算顺利,戴上面罩后,不一会儿,欢欢就安静了下来。 随后,护士在欢欢的右腿上扎针输液,药水的温度也是37℃。一边输液,麻醉师一边开始推麻醉药,欢欢就这样安静地睡着了。 特制的枕头不会压迫皮肤 盖上无菌的蓝色医用布,只留下了欢欢的左耳周边的手术区域。她枕的枕头也是特制的,摸上去软软的,这样患儿皮肤不会受到压迫,术后会比较舒服。 9点30分手术开始;10点48分左右,开始放人工耳蜗;11点18分,检测耳蜗工作状态,很快,屏幕上就显示有波形。手术成功了。 护士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诉欢欢的爸妈。欢欢爸爸得知后,眼泪瞬间掉下来,“真是太好了。” 医院 手术前,病人紧张得捂住脸 9月25日早晨7点,上班族刚刚起床的时候,医院手术室已经是灯火通明。护士长肖蕾和其他护士聚在一起开了个简短的早会,第一台手术开始后,他们就要分散到各个手术室,这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 早上7点半,第一批10个等待手术的病人被推进手术室等待区。手术一般8点开始,护士们利用最后的时间进行手术核对,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他们必须了解每个病人的手术项目。 这一批病人中,有的需要做肿瘤切除手术,而有的人只是简单的阑尾切除手术。无论手术大小,在这里等待的病人都有些紧张。 一位40多岁的阿姨被推进来的时候,双手捂住了脸。肖蕾看到后,连忙走过去问:“紧张吗?”“有一点,昨天晚上没睡好。”病人回答。“做什么手术?”“阑尾炎。”“别紧张,这是小手术,推上药之后就睡着了。”肖蕾轻声安慰道。听了这话后,这位阿姨稍稍放松了一些。 尽最大的努力给病人安慰 肖蕾已经在手术室当了4年的护士,她告诉记者,等待区是进入手术室的最后一道程序,对于病人来说,这里其实是他们人生的一道坎,“我们也想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安慰和关怀,让病人在手术前尽量放轻松,以最好的状态去做手术。” 记者看到,一位30多岁的女士躺在那里,紧紧地抿着嘴。当护士问她怎么样,冷不冷的时候,这位女士也是一言不发。“乳腺癌。”肖蕾看了她的资料后立即明白了,“这么年轻得了乳腺癌,心里一定非常难过吧。” 肖蕾喊来了手术医生,想在术前做最后一次沟通。“这是你的手术医生,非常有经验,很多乳腺癌的病人手术很成功,恢复得也很好。”肖蕾一边说,一边轻轻地替病人掖了掖被子。就这么一个细小的动作,让病人突然红了眼圈,“医生,我怎么会得癌症呢?我的孩子还小呢。”肖蕾忙安慰她,“你别担心,情绪太激动对手术效果不好。” 遇到老乡,就用家乡话聊天 手术等待区更像一个心理疏导区,护士们在这里要时刻 一位60多岁的阿姨手心出汗,可手却冰冰凉的。经验丰富的护士立即取来血压计,一量,血压升高了。“阿姨,你别紧张,我们会陪着你的。你要不要去下洗手间,我扶着你。”一位年轻的护士说。 肖蕾介绍,在这里等待手术的病人大多会觉得孤独,她们经常会留心病人来自何方。如果是自己的老乡,会用家乡话和他们聊天,这样也会让病人感觉更亲切一点。“有时候,一个动作、一句话就会让病人感到温暖。”
在医院里,还有一个特殊的手术人群——孩子。这些患儿由于进入陌生环境,又没有父母陪伴,常常一进手术室就害怕得大哭。这时候,护士和医生就会当起“临时爸妈”,抱起孩子哄。 在医院眼科的手术室里,医生护士就地取材,做了各种玩具。比如,用手术手套画几个娃娃,用针管扎一个卡通动物。 肖蕾说,几乎每个患儿进入手术室等待区之后都会哭闹,医生护士几乎是全程抱着哄。有些男护士自己是个大男孩,但是他们哄孩子的绝招可不少,常常一抱就是大半个小时,带着孩子一起唱儿歌、做游戏,经常哄得孩子忘记了哭,也忘记了要做手术。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