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往事ll任国兴北京看孙女

从东北小城林甸来北京看孙女已是第七个年头了。其中经历过在房山区的长沟镇坟庄小区两年的租房生活。在那看孙女的两年里,结识了许多孩子们的爷爷奶奶。通过看孙女并同小区里的爷爷奶奶们结下了深深的友情。在搬家来到乐活城时我写下了一路生活一路歌,记述着在坟庄小区里的感受和生活。

今天算起来,搬到乐活城的新家已有五年了,回忆起来到这里的生活,心里又是久久难以平静,实实在在感受着如歌般的快乐……

来到这里,我打出的第一个联系电话,是在老家曾经一起工作过的林甸县草原站的李居才站长。

他的住址离乐活城仅有五六公里,乘坐公交也才三四站地。经李站长介绍,我加入了北京经典艺术群,可浏览到随时出游的信息。

我们一起爬过十字寺和三盆水,以及邻近坡峰岭的怪石山,还有孙思藐上山采药曾经生活过的药王洞。

在药王洞附近,竟有甘甜的泉水七处,古人们把它称七斗泉,药王洞也就在泉水的一侧。

前来观洞的人们到此都要亲口尝尝这甘甜的泉水。这些大小起伏接连不断的山通属太行山的余脉。

在此要感谢李大哥不断向我提供出游的信息,帮我打开来到帝都后的快乐之门。

两年里,结识了和我一起去燕山打泉水的马师傅一样的几位中老年朋友,我们风雨同行,共同寻找快乐。马师傅为我制作了扁担,为上山挑水提供着方便。

还有京煤集团退休的李师傅和在燕化退休的陈兄弟,我们共同出游,遍步房山大部景区。有时间也会约几位同伴前去燕化陈兄弟的菜地一起耕作和品味各种特色绿色果蔬,尽享清心田园之美……

大概在去年的这个季节,更收获了浓浓的战友之情。一别近四十年的唐山两位老战友,通过唐山晚报找到了他们。在此再次感谢唐山晚报给予的热情帮助!感谢进步的网络时代!

接到战友在唐山打来电话当天,彻夜翻转难眠,半夜里用笔按胡芦画瓢添了一首词:江城子《寻找老战友》表达当时的激动心情:“唐山晚报扮红娘,找战友,尽善扬。发布消息,燕赵遍城乡。翌日京唐电话忙,报喜讯,忆情长。有约昨日聚京良,拭双眸,又结霜。一夜无眠,不知天已亮。往事桩桩在汴梁,荡豪情,醉心房。”

就在我们相聚的晚上,我们三位六旬壮汉像在词中写到的那样,一夜未眠……

同样是通过电话的寻找,在我与唐山战友聚会之时,联系到了当年接我当兵的排长郝文志。早在七十年代,我们的通讯和生活条件都很落后,为忙生计,更没有精力去想这些事情。

早就知他转业在北京房山,也是近四十没有联系。通过我们几人前往当地派出所,取得了郝文志的信息,并于前几天拜访了他。

郝排长也快是七十岁的人,仍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身体十分硬朗。在此感谢派出所的值班民警给予的大力帮助。这些探求和努力无时不在为生活增添着快乐……

还有和我一起去畅游马刨泉的李师傅,在马刨泉我们同游从春到秋,无时不在为健身、为生活增添色彩……

同单元住着十一楼的齐齐哈尔老乡何兄弟,自己在邻近的村里租了块菜地。每天兴致勃勃精心管理,除了自家吃菜外,还经常送给楼上楼下的邻居们,分享着绿色蔬菜那别具一格的味道,真是挟进碗里记在心上。

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让人为之感动。一段在一起生活的日子让人难忘。这些故事和日子无时不在向人们展示着有爱的人生、詩般的姿彩。

一晃七年时间过去了,渐渐的学习着怎样容入这座城市,熟悉着他乡的民俗,欣赏着异地的风貌,领略着异彩的风光。丰富着閲历,收获着友情,增添着快乐!最可贺的是我的孙女在今年九月就要进入小学,开始了她人生中的学海生涯,我也同时迎着朝霞和傍晚的余辉,每天走在接送孩子快乐的路上……

在此,我要感谢林甸这座北方温泉小城。是她造就培育出同我家孩子一样千千万万优秀学子,工作在全国各地城市,更使我们这些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父辈们,每天也在体验尽享着城市生活,改变着原有陈旧的生活方式……

岁月的沟痕虽然深深地刻在了抹之不去的脸上,时光也同时带给我们分享不尽的欢乐。

短暂的人生,人们不断渴望对生活质量的追求、身体的健康和生活的品味,更是我们这些中老年人的当务之急。快乐的生活,生动的活着,是我们这群人的美好的写照。

在夕阳余辉的路上,相信会有更多像马师傅一样的老哥们儿,同行在蓬勃昂扬热爱生活的路上。我们饱经贫苦风霜,亲历火红年代和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更珍惜今天、梦想明天。

相信,在生活的路上,一定会更加精彩纷橙处处是歌……

作者:任国兴

一九五四年出生,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年入伍,一九七八年复员到林甸县草籽场务农。一九八五年任草籽场党支部组织委员,九零年任草籽场出纳员,九一年任草籽场会计。一九九六年五月任草籽场党支部书记至二00一年草籽场合并黎明村。现随孩子居住北京。

zlxaaa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etnz/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