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8月25日是第2个“全国残疾预防日”,主题是“残疾预防,从我做起”。
你知道吗?预防残疾的第一步,就是给小宝宝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疾病主要袭击5岁以下的儿童,造成患者肢体肌肉弛缓性麻痹,并留下终身残疾。
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小儿麻痹症几乎是所有家长的梦魇——
电影院大门紧闭,游泳池空荡荡。
许多活泼可爱的小孩子,一场高烧之后,下半生只能与轮椅、拐杖、腿部支架、呼吸器为伴。
30年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了“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年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决胜之年。.
在这个特别的年份、特别的日子里,药娃就来讲讲,如何安全有效地接种“脊灰疫苗”。
IPV与OPV,哪个好?
在我国,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糖丸)的普及,阻断了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让成千上万的孩子免于肢体残疾。
很多家长都知道,“糖丸”会令极少数不幸的孩子患上小儿麻痹,导致残疾。这种合格疫苗引发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被称为“恶魔抽签”。
据WHO估计,全球每年都会发生~例因服用脊灰减毒疫苗而染病的小儿麻痹病例。
脊灰疫苗有两种——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和注射脊灰病毒灭活疫苗(IPV)。
OPV也就是过去的“糖丸”,它是由活的、但致病力降低的病毒制成。
如果服用者存在免疫缺陷,即使减毒的脊灰病毒也可能感染服用者,进而产生疫苗相关病例(VAPP)。
进入肠道的减毒脊灰病毒可能在体内转变,形成疫苗衍生病毒(VDPV),排泄出体外后可能感染他人。
IPV不含活疫苗,故对免疫缺陷者也十分安全,因此可以避免OPV的VAPP和VDPV风险。
但OPV在建立肠道免疫方面比IPV效果好,且活疫苗病毒可排出体外,感染接触者可使其间接获得免疫。
从控制疾病的角度出发,OPV应该是首选;如果是脊灰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的时期或国家,那就可以优先选择IPV。
我国的脊灰免疫策略
随着消灭脊灰进程到了最后阶段,我国已于年5月1日起,实施新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序贯程序),即2月龄时注射一剂IPV,3月、4月及4岁各口服一剂OPV。
2价滴剂代替3价糖丸,更安全
很多爸爸妈妈发现,自从糖丸“退休”后,接种脊灰疫苗,已经变成打针+吃“滴剂”了。都是要口服的OPV,滴剂和糖丸有啥区别呢?
脊灰病毒有3种型别,分别是Ⅰ型、Ⅱ型和Ⅲ型。OPV可分为mOPV(只含1种型别疫苗病毒)、bOPV(滴剂,含2种型别疫苗病毒)、tOPV(糖丸,含全部3种型别疫苗病毒)。
全球已于年消除Ⅱ型脊灰野病毒,目前脊灰野病毒病例主要是由Ⅰ型引起,Ⅱ型脊灰病例是由疫苗株引起的!
在所有病例中,Ⅱ型脊灰疫苗导致的VDPV病例要占88%;Ⅱ型脊灰疫苗导致的VAPP占40%。
因为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tOPV)中Ⅱ型组成成份容易导致VDPV病例和VAPP的发生,所以WHO提出停用tOPV,改用不含Ⅱ型组成成分的bOPV。bOPV滴剂产生VAPP的几率比tOPV大幅降低!
此外,IPV含有全部3种型别灭活病毒。首次接种注射1剂IPV,不仅降低发生VAPP的风险,还可以降低OPV中Ⅱ型组成成分停用后的风险!
哪些人群不适合接种OPV?
已知对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乳制品等辅料及抗生素过敏者;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发热者;
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在打疫苗这个问题上,父母们必定要帮孩子把好关!
从现有经验看,有肛周脓肿、反复出现皮肤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人工喂养儿及血液系统疾病儿可能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
此类宝宝建议优先选择IPV疫苗。
这一针免费IPV,尽快补种!
I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后,无论在补充免疫、查漏补种或者常规免疫中发现脊灰疫苗为0剂次的目标儿童,首剂接种IPV。
既往已有tOPV免疫史(无论剂次数)而无IPV免疫史的迟种、漏种儿童,用OPV补种即可,不再补种IPV。
对于脊灰疫苗迟种、漏种儿童,补种相应剂次即可,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4岁儿童未达到3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3剂;
≥4岁儿童未达到4剂(含补充免疫等),应补种完成4剂。
补种时两剂次脊灰疫苗之间间隔≥28天。
药娃温馨提醒
IPV除有单价制品外,也有与一种或多种其他疫苗抗原制成的联合疫苗。
目前我国使用的DTaP-IPV/Hib,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联疫苗(白喉、百日咳、破伤风、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可用于免疫缺陷患者,避免VAPP的发生。
从安全性的角度,建议宝爸宝妈们优先选择联合疫苗或IPV全程疫苗。
版权声明
小号文章均为药娃原创或特邀作者独家授权发布!
动动小手转发,让更多人受益是药娃愿意看到滴!
如需转载,呼叫药娃那是必须滴!
--!
关于商务及广告合作,呼叫药娃也是可以滴!
--!
投稿快到“碗里”来!
yhlw_cme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