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癜风没有医治 http://m.39.net/pf/a_7279415.html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一种综合征,表现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伴有明显的网状红细胞减少、骨髓红细胞前体明显减少或缺乏。PRCA的异常只限于红系,如若伴有其它系异常通常是由于共存其它疾病。

PRCA分类

表1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分类

表1总结了PRCA分类。先天性PRCA的代表是Diamond-Blackfan贫血(DBA),常伴有体格上异常,是核糖体蛋白基因突变所致。美国的Means教授在BLOOD杂志上发表文章主要论述获得性PRCA,原发性获得性PRC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免疫机制异常导致红系分化障碍,可由自身抗体介导,也可由其它免疫学过程介导。如果由自身抗体介导,可靶向红系前体细胞的任一阶段。

原发性获得性骨髓增生异常PRCA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少见表现,形态学特征是红系增生减低,病理生理学上不同于本文描述的其它类型PRCA;儿童期短暂红系原始细胞减少是原发性获得性PRCA的少见自限性变体,发生于3月-4岁儿童,虽然也有家族性病例报道,但看起来多数病例是自身免疫性疾病。

继发性获得性PRCA可能与如下疾病有关,包括自身免疫/胶原血管性疾病、淋巴增殖性疾病(特别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感染(特别是B19细小病毒感染)、怀孕、造血系统恶性疾病、非造血系统肿瘤、药物和毒性物质等。

继发性获得性PRCA的机制多为免疫性的,但并非全部为抗体介导,这在自身免疫/胶原血管性疾病相关的PRCA中尤为突出。一些发生PRCA较少的疾病,特别是非淋巴增殖性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如慢性髓系白血病或非胸腺瘤的实体瘤中,PRCA的临床经过与诱发疾病并不吻合,提示可能只是偶然巧合。

继发性PRCA的特殊综合征

1.B19细小病毒相关PRCA

人类B19细小病毒与再障危象有关,可见于慢性溶血患者,如镰状细胞贫血。B19细小病毒可引起免疫功能受抑患者发生慢性PRCA,病毒通过红细胞表面P抗原直接感染人红细胞前体,如果红细胞前体不表达P抗原则对B19细小病毒感染有抵抗作用。

2.重组人促红素诱导的抗体介导的PRCA

针对促红素(EPO)的抗体可引起原发性自身免疫性PRCA,比较少见。上世纪90年代起,肾功不全患者使用重组人EPO治疗后发生与抗EPO抗体有关的PRCA开始有报道,发病患者主要与皮下使用EPO有关,超过90%的病例与某种EPO产品有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预充注射器的橡胶塞滤液、特别是某些EPO配方中的稳定剂可能对诱发PRCA有辅助作用。上述可疑因素解决后,新发病例较少出现。

3.胸腺瘤相关PRCA

胸腺瘤与继发PRCA关系密切,曾经认为胸腺瘤与50%的PRCA相关,PRCA可能先于胸腺瘤诊断或发生于胸腺瘤切除后。最近研究显示PRCA在胸腺瘤患者中不足5%,PRCA患者出现胸腺瘤的频度为7%~10%。

4.淋巴增殖性疾病相关PRCA

淋巴增殖性疾病中与PRCA关系最密切的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其它疾病如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华氏巨球蛋白血症也与PRCA有关,具体见表1。许多小型研究提示原发性获得性PRCA中,克隆性T细胞疾病频度增加,此时PRCA由免疫介导,但多为非抗体介导。

5.药物和化学物质相关PRCA

至少50种药物和化学物质与PRCA有关,包括许多可疑的具有血液毒性的药物,如苯妥英、咪唑硫嘌呤和异烟肼。表2列举了几种与PRCA有关药物,相关机制研究并不多。与苯妥英和利福平有关的PRCA,与IgG介导的抑制红细胞生成有关。很多可能与PRCA有关的化学物质并未出现在表2,如苯、醋甲唑胺、氟脘、磺胺噻唑、鲁米娜、甲砜霉素和甲苯磺丁脲等。

表2与PRCA有关的药物

阿仑单抗

别嘌呤醇

氨苄青霉素

咪唑硫嘌呤

卡马西平

头孢菌素

克拉屈滨

氯磺丙脲

氯喹

氯吡格雷

氨苯砜/乙嘧啶

苯妥英

Epo

雌激素

非诺洛芬

氟达拉滨

干扰素

异烟肼

拉米夫定

亮丙瑞林

利奈唑胺

米卡芬净

麦考芬酸酯

D-青霉胺

保泰松

普鲁卡因

病毒唑

利福平

柳氮磺胺吡啶

舒林酸

他克莫司

复方磺胺甲恶唑

丙戊酸

齐多夫定

6.ABO不相容干细胞移植相关PRCA

ABO不相容骨髓或干细胞移植后的PRCA很常见,多发生于A型供者和O型受者之间。最近报道发生率为7.5%,此种PRCA经过一段时间输血支持治疗后,很大部分可自行缓解,不过有30%~40%的患者发展为慢性PRCA,需要进一步治疗。

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原发性获得性PRCA并没有特异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只与贫血有关。因为PRCA只是单纯贫血,血红蛋白浓度逐渐下降给患者充分的适应过程,因此症状可能与贫血程度并不相符。继发PRCA的表现可能与相关疾病有关。

2.实验室结果与诊断评估

(1)外周血计数

PRCA中的红细胞是正细胞、正色素,绝对网织红细胞计数低于/mL(比例1%),许多病例中更低,当较高网织红细胞水平时诊断PRCA需谨慎。通常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正常。如果同时存在炎症,可能白细胞会有所减少,或有轻度血小板计数异常,也可以有轻度淋巴细胞增加。

(2)骨髓形态学

诊断PRCA需要骨髓检查,原发获得性(自身免疫)PRCA的骨髓增生程度、髓系和巨核细胞成熟情况正常。诊断PRCA时要有原始红细胞缺乏(正常时1%),有时可看到早幼红细胞和/胞浆嗜碱原始红细胞,但分类计数不应超过5%。大的早幼红细胞且有胞浆空泡和伪足时提示B19细小病毒感染,但不具有诊断作用(图1)。淋巴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聚集可能会有轻度增多,这种现象反应的是免疫/炎症活化。铁染色通常正常。因为缺少红细胞前体,环形铁幼粒细胞很难见到,如果存在,提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细胞免疫/细胞遗传学

与全血细胞减少一样,应当留取骨髓标本进行相关检查,包括细胞免疫、细胞遗传学和T细胞受体克隆性分析。特征性的PRCA异常细胞遗传学提示为骨髓增生异常的PRCA变体。如果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增加,作为获得性免疫性PRCA,它们应当是多克隆的,如果存在克隆性淋巴细胞,提示PRCA继发于某种淋巴增殖性疾病。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检查应当常规进行。

图1HIV患者诊断PRCA,与B19细小病毒感染相关,涂片正中是巨大的早幼红细胞

(4)检测细小病毒

所有骨髓诊断PRCA的病例都应进行B19细小病毒检测,方法为外周血PCR检测。

(5)影像学检查

成人PRCA患者、无细小病毒感染证据或继发PRCA证据时,应进行胸部CT检查以排除胸腺瘤,后者是治疗的适应症。

治疗

1.一般治疗

与胸腺瘤、B19细小病毒、ABO不相容干细胞移植、EPO诱导抗体介导或怀孕相关的PRCA将在下文详述。

DBA应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通常是强的松,造血干细胞移植可用于激素治疗无反应患者;骨髓增生异常原发PRCA应按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如果患者正在使用与PRCA有关药物,应考虑实验性停用药物;如果存在与PRCA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应给予相关治疗;如果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或是其它淋巴增殖性疾病引起的PRCA,就应治疗这些疾病。

对于原发性获得性自身免疫PRCA、LGL相关PRCA、实体瘤相关PRCA或是对其它治疗疗效欠佳的继发性PRCA,应给予免疫抑制治疗。通常继发于自身免疫/胶原血管性疾病的PRCA对相关疾病的治疗有反应,临床实践中这类疾病的治疗通常是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目标是获得正常的血红蛋白,无需输血,部分缓解是无需输血,血红蛋白虽未达正常但可接受。

2.免疫抑制/免疫调节

表3列出了4项评估免疫抑制治疗研究的数据,总体说来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持续治疗,可使大约2/3的PRCA患者缓解。传统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先使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多为强的松,剂量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似(1mg/kg),大约有40%的缓解率。治疗缓解后强的松逐渐减量,如果未获缓解强的松可减量后与其它药物联合治疗。

表3PRCA对免疫抑制治疗的反应

治疗药物

患者(有反应/总人数)

反应率

糖皮质激素

50/

39%

细胞毒药物

46/

41%

环孢素A

37/48

77%

ATG

10/19

53%

多药联合

91/

68%

最有效的免疫抑制药物是环孢素A,总的反应率超过75%,而且其中很多患者是其它治疗方法失败后才使用环孢素A治疗的。环孢素A是PRCA治疗的一种选择,可用作激素后的二线治疗,开始剂量为6mg/kg/日,有时可与30mg/日的强的松合用,环孢素A谷水平应当在~ng/mL,应监测肝肾功能,血红蛋白浓度正常后,环孢素A应缓慢减量,可能还需要维持治疗。

细胞毒药物如咪唑硫嘌呤或环磷酰胺(通常与口服激素联合)可用于激素或环孢素A无反应患者,反应率约为40%;他克莫司对PRCA也有效,可替代环孢素A,但有报道认为其可导致PRCA;利妥昔单抗对原发性自身免疫性PRCA有效,但主要用于继发于淋巴增殖性疾病引起的PRC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采用与治疗再障同样剂量,可使50%原发性自身免疫性PRCA获得缓解。

原发难治性PRCA的治疗反应率相对较低,可用的药物包括静脉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脾切除和骨髓移植。日本曾长期随访免疫抑制治疗的PRCA患者,原发性自身免疫性PRCA中位生存不足个月,与LGL或胸腺瘤相关PRCA,中位生存分别为.8和.1个月份,死亡主要原因是感染和器官功能衰竭。预测死亡的因子是PRCA难治或复发。

3.治疗B19细小病毒相关PRCA

每个诊断PRCA的患者都应检测B19细小病毒,一旦发现B19细小病毒感染证据就应给予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该治疗高度特异有效。静脉丙种球蛋白的疗程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似,2g/kg,分作5天应用。有研究显示第一疗程丙种球蛋白治疗后93%的患者缓解,但大约1/3会复发,中位复发时间4.3个月。

4.治疗胸腺瘤相关PRCA

如果PRCA患者同时存在胸腺瘤,通常需要切除。早期研究报道,不足1/3的患者出现复发,血红蛋白可能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复发很常见。此外PRCA可能在胸腺瘤切除后才出现,这一点使人们质疑胸腺切除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5.ABO不相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PRCA

ABO血型不相容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产生血凝素,针对供者红细胞和红细胞前体,导致PRCA。发生自发缓解的频度很高,但可能需要输血支持。如果移植后血凝素持续存在超过2个月,自然缓解的可能性很低。减少这个问题的方法包括调整免疫抑制方案、供者白细胞输注、血浆置换和利妥昔单抗治疗。

6.rhEpo-诱导的抗体介导的PRCA

识别了诱发抗EPO抗体发生的风险因素并予以改善后,大大降低了PRCA的发生率。对已出现PRCA的患者应给予环孢素A治疗(±强的松)作为首选,还可考虑肾移植。对不再能检测到EPO抗体的患者重新启动EPO治疗已有成功报道,但极具危险性,通常不推荐。重新启用EPO时推荐静脉使用,可减少免疫原性,但有时仍可导致PRCA复发。

7.怀孕相关PRCA

比较少见,也无相关治疗推荐。多数PRCA在怀孕结束后可缓解,可予输血治疗,强的松可用于免疫抑制治疗,环孢素A和其它免疫抑制剂对胎儿有明显影响,增加孕妇并发症发生率,应避免使用。B19细小病毒检测和治疗是合理的选择。

总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贫血伴有明显网织红细胞减少时应怀疑PRCA,诊断需要骨髓检查,证实缺少原始红细胞。评估获得性PRCA应着重鉴别是否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表现为红系低增生,或是PRCA与药物、B19细小病毒感染、胸腺瘤或是与淋巴增殖性疾病相关,需要针对相关疾病进行治疗。

无论是原发还是继发获得性PRCA,免疫抑制是主要治疗,环孢素A±强的松似乎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今日福利返回血液时间,回复再障,立刻获取《获得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年版)》。

责任编辑:张小熊

投稿合作:zhangying

dxy.cn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正版图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ylss/89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