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系列报道(六)
年8月1日上午,我院妇产科主治医师唐莉鸿、消化内科主治医师陈洁、普外科主治医师李旭彤、急诊外科主治医师王延庆四名业务骨干,医院选派的第八批第二期援藏干部启程奔赴西藏,前往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组团式”对口帮扶工作。
医院宣传中心将连续报道我院第二期“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医院开展帮扶期间的工作与生活,记录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畏艰辛,克服困难,书写援藏大爱的真实故事和感人瞬间,让我们共同感受款款赤子心、浓浓援藏情……
坚守岗位创佳绩无影灯下展风采
国庆中秋佳节,举国欢庆,阖家团圆,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在万里之外的世界屋脊,第二期“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在雪域高原的援建一线,用实际行动阐释首都医务人员的大爱情怀。
十月一日深夜,急诊科王延庆接到科里“老师,有个痔疮的病人,疼了半月了来看急诊,让他明天去门诊吧?!”王医院一路小跑:“不行!病人半夜辗转几十里山路来就诊一定是迫不得已,不能等到明天!”患者是一个二十多岁的藏族小伙子,坐不下、躺不住,疼的满头大汗,咧着嘴在诊室里转磨磨。王延庆指导急诊值班医生为患者进行肛诊,考虑痔疮合并肛周脓肿,普外科李旭彤亲自带患者做超声检查,证实肛周脓肿形成,需急诊手术切开引流!手术在李旭彤医师指导下顺利实施,术后患者像换了个人一样:“李大夫,你们辛苦了!当时我疼得只想撞墙,是你们救了我!......”
中秋节当天,一个农民工不慎脚踩铁片,鲜血直流,到急诊科就诊。值班医生建议拍片检查后清创缝合,患者不听劝解执意要求只缝合、不拍片。三天后患者一瘸一拐的来换药,拍片见足跟深部一金属异物影。李旭彤、王延庆为其实施异物取出术,因为部位深、止血条件差,寻找异物十分困难,李旭彤尽量不延长切口减少损伤且切口尽量避开足底受力部位;手术室没有透视设备,只能盲探,大家轮流上阵,试探了近两个小时,偶尔能触到异物,但怎么也夹不住,王延庆急中生智,在超声引导下用两根穿刺针立体定位,一枚约0.2×0.3cm大小的铁渣终于被取了出来!
接下来,又是一个不眠的夜晚,也是在那个夜晚,急诊科王延庆和麻醉科黎荣福合作医院首例臂丛麻醉下急诊手外科清创探查修复术。当时患者示指、环指、小指被钢管碾压碎裂,损伤严重、血运差,必须尽早实施手术。患者还很年轻,含着眼泪说:“大夫,我还得用这手干活挣钱呢!可去拉萨还要连夜走三四个小时的山路,花钱也要比县里高得多,你们是北京来的专家,我这手就全交给你们了!”王延庆在进藏前医院最顶级的手外科专业团队进修并当选为北京医学会手外科青年委员,深知手部功能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他当即决定:尽快手术、尽力保留手指长度恢复手功能,尽量兼顾外形美观。医院没有骨科,更没有手外科专业器械,王延庆就到仓库东翻西找拼凑了几件工具,紧急消毒。臂丛阻滞麻醉也几乎没有实施过,黎荣福主任一面操作一面指导,为他的学生讲解示范。在本院医生看来这是一台“高、大、上”的手术,他们认真的围站在手术台旁,止血、清创、探查血管肌腱神经、截骨、皮瓣设计、残端修整、缝合、包扎、固定......一步一步仔细记录。手术进行了三个多小时,最终保留住了示指和环小指近节,从而保留住了手的大部分功能!这意味着将来患者不但能用手自理日常生活,还能继续用手劳动致富,享受幸福美好的生活。这不正是我们用医疗技术扶贫的意义所在吗。
节日期间,医院援藏医生全员在岗,恪尽职守,顺利指导实施胆囊切除、疝气结扎、肿物切除、剖宫产等手术治疗,并成功完成医院首例臂丛麻醉下急诊手外科清创探查修复术,及时有效的为患者解除了痛苦,受到当地农牧民百姓的欢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