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1.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①腹痛: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部,逐渐移向脐周,因是早期阶段为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位置不固定,之后疼痛转移并局限于右下腹,呈持续性。②胃肠道症状:早期有恶心、呕吐,有可能发生排便次数多、里急后重。③全身症状:乏力,炎症重时可有心率快、发热中毒症状。发生门静脉炎可有寒战、高热及轻度黄疸。④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压痛点为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界处);腹膜刺激征;右下腹包块;结肠充气试验、腰大肌试验、闭孔内肌试验、直肠指诊可作为辅助诊断阑尾炎的依据。
2.急性阑尾炎的护理:①术后暂禁食;鼓励术后早期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②术后24小时内易发生出血,故手术后当天严密观察脉搏、血压。③切口感染为术后最常见并发症,表现为术后3~5天体温升高,切口胀痛、红肿、压痛。可给予抗生素或抽出脓液、切开引流等。④肠瘘:表现为发热、腹痛、少量粪性肠内容物从腹壁伤口流出。
第九节腹外疝病人的护理
1.腹外疝可分为直疝与斜疝。①斜疝见于儿童及成年人,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疝块呈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不再突出;精索在疝囊后方,精索在疝囊后方,易发生嵌顿。②直疝仅见于老年人,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疝块呈半球形,基底较宽;回纳疝块后压住深环,疝块仍可突出;精索在疝囊前外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极少嵌顿。
2.嵌顿性斜疝多发生于腹内压力骤增时,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肿块不能使之回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绞窄性斜疝其疼痛可因疝块压骤降而暂时缓解;但绞窄时间较长者疝内容物可发生感染,严重者可发生脓血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有血运障碍。
3.腹外疝的处理原则:①非手术治疗措施是用疝带等压疝,防止疝块脱出。适于1岁以下婴幼儿、年老体弱、妊娠后期、不耐手术者。②手术修补为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护考加油站(hkjyz)
4.腹股沟疝的护理:①非手术治疗护理:卧床休息;消除引起腹内压升高的因素;嵌顿性/绞窄性疝病人应予禁食、胃肠减压,手法复位后24小时内严密观察病人脉搏、血压,注意观察腹部情况,有无腹膜炎或肠梗阻的表现。②术前准备:便秘者术前晚灌肠;嘱病人排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对于腹壁肌肉薄弱或复发疝病人应加强腹壁肌肉锻炼;术前2周停止吸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术前7日停药。③术后当日取平卧位,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屈,以降低腹股沟区切口张力和减少腹腔内压力;术后6~12小时若无恶心、呕吐可进水及流食,次日可进半流食、软食或普食;传统疝修补术后3~5日病人可离床活动;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病人术后次日即可下床活动;防止腹内压增高;预防阴囊水肿可用丁字带托起并观察阴囊肿胀情况;切口感染为引起疝复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5.健康教育:①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量,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提举重物。②避免腹内压升高的因素需注意保暖,防止受凉而引起咳嗽;保持大便通畅,给予便秘者通便药物,嘱病人避免用力排便。③定期门诊复查。若疝复发,应及早诊疗。
第十节痔病人的护理
1.痔的分类及临床表现:①内痔多位于直肠下端、直肠上动脉分支,即截石位3、7、11点,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痔块脱出,且无痛性间歇性便后出鲜血,长期出血病人可发生贫血。②外痔位于齿状线下方的直肠下静脉丛,主要表现为肛门不适感、常有黏液分泌物流出、局部伴瘙痒。③混合痔位于齿状线上、下,内、外痔表现兼有,严重时可呈环状脱出肛门,脱出痔块若发生嵌顿可引起充血、水肿或坏死。
2.内痔的分度:Ⅰ度:排便时无痛性出血,痔块不脱出肛门外。Ⅱ度:便血加重,严重时呈喷射状,排便时痔块脱出,但便后能自行回纳。Ⅲ度:便血量常减少,痔块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需用手托回。Ⅳ度:痔块长期脱出于肛门外或回纳后又立即脱出。
3.痔的护理措施:①非手术护理:便后及时清洗,必要时用1∶高锰酸钾溶液mL坐浴,温度为43~46℃,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嵌顿性痔尽早行手法复位;切忌久坐、久站、久蹲。②术后护理:术后1~2日以无渣流质、半流质为主,术后24小时后可适当下床活动;术后3日尽量避免解大便,促进伤口愈合。若有便秘,可口服液体石蜡或其他缓泻剂,但忌灌肠。③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a.术后24小时内,每4~6小时嘱病人排尿1次,防止尿潴留;b.术后2日内控制好排便,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定时换药,防止切口感染;c.注意观察有无创面出血、肛门狭窄。
第十一节肛瘘病人的护理
1.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大多数由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发展形成。
2.肛瘘护理:①挂线疗法,适用于高位单纯性肛瘘的治疗或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辅助治疗。嘱病人每5~7日至门诊收紧药线;脱线后用抗生素软膏。②为防止肛门狭窄,术后5~10日可用示指扩肛;肛门括约肌松弛者可在术后3日起进行提肛运动。③饮食:注意清淡,忌辛辣食物,多进食新鲜果蔬;多饮水。
第十二节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病人的护理
1.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病因多源于肛窦炎、肛腺感染。
2.直肠肛管周围脓肿分类及临床表现:①肛门周围脓肿最常见,位于肛提肌以下,疼痛、肿胀及局部压痛为主要表现。②坐骨肛管间隙脓肿位于肛提肌以下,全身感染症状明显;可有排尿困难;指检患侧有触痛或波动感。③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较少见,位于肛提肌以上,早期即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局部为直肠坠胀感、便意不尽。
3.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处理:早期使用抗菌药物、局部理疗或热水坐浴,促使炎症消退,温度为43~46℃,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如已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排脓。护考加油站(hkjyz)
4.嘱病人多饮水,摄入促进排便的食物,如香蕉、新鲜蔬菜等,鼓励病人排便。
第十七节胆道蛔虫病病人的护理
1.本病特点是剧烈的腹部绞痛和不相称的轻微腹部体征,即症状和体征不符。胆道蛔虫病症状为突发性剑突下阵发性“钻顶样”剧烈绞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疼痛可突然缓解,间歇期宛如常人。
2.胆道蛔虫病的检查及治疗:①B超为本病首选检查方法。检查前3天禁食牛奶等产气食物,检查前1天晚餐进清淡饮食,晚餐后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次日晨排便后进行检查。②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解痉镇痛、利胆驱虫、控制胆道感染。
3.驱虫药应于清晨空腹或晚上临睡前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