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接种疫苗的特殊问题集锦

治疗白癜风药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编辑:河南医院(新乡医学院第五临床学院)新生儿科崔法新(粪土侯)

新乡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新生儿咨询、急救--15670

新生儿科门诊、儿童发育行为门诊:--

编者的

声明:本平台的知识仅供学习,不作为治病的依据,不承担法律责任。

编者写或者转载这些文章的初衷是为了给家长们一个育儿的正确方向,恳切希望家长们多读、常读,慢慢的熟悉、掌握育儿知识,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不犯方向性错误,而能够自由发挥,顺势而为,给孩子、给自己更大的自由度。

◎妈妈学习娃健康

宝宝出生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去接种疫苗,这样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接种疫苗是目前为止最经济,最可以操作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是最恰当的、最好的治未病的方法。

预防接种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不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社会、政府的责任,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来做好儿童预防接种。

然而,接种疫苗也是有很多禁忌的,如果家长不注意的话就会导致宝宝的身体受到伤害。

一、那么,既然接种有风险,为什么还要推进免疫规划呢?下面是最好的回答:

疫苗是健康的人选用的,对于疫苗不良反应出现率的控制非常严格,由于个体原因也会有少数人出现不良反应。预防接种是控制消灭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婴儿出生后,体内由母亲传给的免疫力逐渐减弱或消失。因此,必须适时的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的防病能力,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疾病预防是以预防接种为先导,辅以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学习医学知识。

“接种疫苗是目前为止最经济,最可以操作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是最恰当的、最好的“治未病”的方法。

预防接种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不仅是家长的责任,更是社会、政府的责任,家庭和社会应该共同来做好儿童预防接种。

二、再那么,上面说的天花乱坠,接种过疫苗就能%不会生病吗?

答案是否定的

预防接种虽可以保护绝大数人避免发病,但所有疫苗的保护率都不是%,个别受种者由于个体的特殊原因,如免疫应答能力低下等因素,可导致接种后接种免疫失败。即使接种疫苗后发病,相对于不接种疫苗者,其患病后的临床症状要轻很多。

三、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要点

(一)早产儿与预防接种

WTO建议健康的、临床状态较稳定的中晚期早产儿(>31周)及低出生体重婴儿(<g)在出生时接受卡介苗(BCG)疫苗免疫,或至少在从新生儿病房出院时进行接种。应按正常新生儿剂量进行接种,不需要进行二次接种。

对于处于其他状态的低出生体重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应个体化决定接种疫苗的时间。

JAMA最新发布meta分析,揭示早产儿接种BCG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认为对于临床稳定的早产儿(30周~37周)或低出生体重儿(1.5~2.5kg),出生后7日内接种BCG疫苗与7日后接种的不良反应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现有证据支持上述人群在7日内接种BCG疫苗。

可以接种:早产儿可以接种各类疫苗(出生体重<2.5kg的早产儿接种卡介苗除外)。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或不详母亲所生的早产儿应在出生后24h内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接种之后1个月,再按0、1、6个月程序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HBsAg阳性母亲所生早产儿,出生后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的同时,在不同(肢体)部位肌肉注射IU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危重早产儿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

暂缓接种:出生体重<2.5kg的早产儿,暂缓接种卡介苗。待体重≥2.5kg,生长发育良好,可接种卡介苗。

(二)支气管哮喘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哮喘的缓解期(长期维持吸入哮喘药物包括低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且健康情况较好时应按免疫规划程序进行预防接种。既往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疫苗(MMR)来自于鸡胚,对蛋类食物过敏的哮喘儿童,接种MMR、流感疫苗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风险。目前MMR疫苗来自于鸡胚成纤维细胞,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明显降低,如对蛋类严重过敏的哮喘儿童,可在有抢救设备的场所和医务人员的监护下接种。

暂缓接种:在哮喘急性发作(出现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尤其是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包括口服和静脉给药)应暂缓接种。根据ACIP的建议,停止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1个月,可正常接种。

(四)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的预防接种

1.联合免疫缺陷(CID)

CID是指T细胞和B细胞功能联合缺陷引起的PID。CID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和产生抗体均有严重缺陷。根据病情轻重分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和临床症状轻于SCID的CID两大类。

可以接种:CID患儿可接种任何灭活疫苗。

禁忌接种:CID患儿禁忌接种各类减毒活疫苗,如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麻疹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等。SCID患儿恢复免疫接种应在干细胞移植治疗成功,并已停止对移植物抗宿主病治疗1年后。

2.抗体为主的免疫缺陷

抗体为主的免疫缺陷是指由于B细胞发育障碍引起的PID,占所有PID的1/3~1/2。

可以接种:灭活疫苗,但免疫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IgA缺乏或特异性多糖抗体缺陷患儿,应该按时接种除OPV外的常规免疫规划中的疫苗。

暂缓接种:使用免疫球蛋白治疗时除了灭活流感疫苗,可不接种其他灭活疫苗。

禁忌接种:禁忌接种OPV。

3.其他已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

是指一类已明确定义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主要包括湿疹-血小板减少-免疫缺陷综合征(WAS)、DiGeorge综合征(DGS)、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免疫缺陷综合征(ATM)等,以影响T细胞和(或)B细胞功能为主。

可以接种:灭活疫苗。胸腺发育不全者应免疫评估其淋巴细胞亚群及增殖试验,决定是否接种减毒活疫苗:CD3+T≥×/L、CD8+T≥×/L和增殖试验正常者应接种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联合疫苗(MMR)。

禁忌接种:胸腺发育不全者CD3+T细胞<×/L,WAS禁忌接种减毒活疫苗。

4.免疫失调性疾病

该类免疫缺陷病包括家族性噬血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淋巴增殖性疾病、调节性T细胞功能异常相关性疾病、不伴淋巴细胞增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免疫性淋巴细胞增生综合征、合并结肠炎的免疫失调性疾病和易感EB病毒和淋巴增殖病7大类,主要为免疫失调节所致。

可以接种:灭活疫苗。

禁忌接种:禁忌接种减毒活疫苗,尤其是X连锁淋巴增殖综合征(XLP)和家族性嗜血细胞综合征患儿。

5.先天性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是指吞噬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的一类疾病,尤其是中性粒细胞数量和(或)功能缺陷。

可以接种:灭活疫苗。慢性肉芽肿病(CGD)和粒细胞缺乏可接种病毒类减毒活疫苗。

禁忌接种:细菌类减毒活疫苗,如接种BCG可导致卡介菌病发生。白细胞黏附分子缺陷(LAD)和Chediak-Higashi综合征(CHS)应避免接种病毒类减毒活疫苗。

6.固有免疫缺陷

是指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或分子缺陷导致的一类疾病,包括孟德尔遗传的分枝杆菌易感性疾病(MSMD)、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严重病毒易感性疾病、侵袭性真菌易感性疾病、皮肤黏膜白色念珠菌病等。固有免疫缺陷的患儿对分枝杆菌易感,干扰素产生缺陷可导致机体抗病毒能力缺陷。

可以接种:灭活疫苗。

禁忌接种:禁忌接种BCG。干扰素-γ或白细胞介素-12轴缺陷及干扰素产生缺陷者应避免接种病毒和细菌类减毒活疫苗。

7.自身炎性反应性疾病

包括1型干扰素病、炎症小体缺陷、非炎症小体相关的疾病等,主要为细胞因子分泌异常所致。

接种建议:该类疾病尚缺少预防接种的证据,遵循PID的接种原则。

8.补体缺陷

是指一类补体成分(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缺陷导致的PID。

可以接种:补体缺陷患儿对所有常规疫苗的接种没有禁忌。遗传性经典途径补体(C3、备解素、D因子、H因子或C5-C9)缺陷者发生侵袭性脑膜炎球菌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人高出1万倍,应强调接种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9.拟表型PID该类疾病为新划分的免疫缺陷病,尚缺少预防接种的证据,遵循PID的接种原则。

(五)食物过敏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食物过敏的儿童可以按免疫程序正常接种;有蛋类严重全身过敏反应史的儿童,应在医疗机构监护下接种流感疫苗。

暂缓接种:食物过敏的急性反应期(如并发哮喘、荨麻疹等)或接种部位皮肤异常(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应暂缓接种。

禁忌接种:对蛋类过敏者禁忌接种黄热病疫苗。

(六)先天性心脏病(CHD)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生长发育良好,无临床症状,心功能无异常[如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0%];CHD患儿介入治疗术后,复查心功能无异常;CHD患儿外科术后3个月,复查心功能无异常。

暂缓接种:伴有心功能不全、严重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的CHD患儿;复杂发绀(紫绀)型CHD患儿,需要多次住院手术者;需要专科评估的其他情形,如免疫缺陷、感染、严重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使用等的CHD患者。

(七)湿疹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各类疫苗(避开湿疹部位)。

(八)热性惊厥(FS)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对于单纯性FS,或非频繁性发作的热性惊厥(半年内发作<3次,且1年内发作<4次)既往没有惊厥持续状态(持续惊厥超过半小时),本次发热性疾病痊愈后,可按免疫程序接种各类疫苗,建议每次接种1剂次。

暂缓接种:对于复杂性FS,或短期内频繁惊厥发作(半年内发作≥3次,或1年内发作≥4次),建议专科门诊就诊。

注:单纯性FS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15min、1次热性病程中发作1次;复杂性FS,表现为局灶性发作或全面性发作,发作持续时间≥15min或1次热程中发作≥2次。惊厥持续状态是指1次惊厥发作时间>30min或反复发作、发作间期意识未恢复达30min。

(九)癫痫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6个月及以上未发作的癫痫患者(癫痫已控制),无论是否服用抗癫痫药物,可以接种所有疫苗。有癫痫家族史者可以接种疫苗。

暂缓接种:近6个月内有癫痫发作的患者。

(十)脑性瘫痪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脑瘫患儿可以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十一)新生儿颅内出血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新生儿时期Ⅰ、Ⅱ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及硬膜下出血患儿,如出血控制,生命体征稳定,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暂缓接种:新生儿时期Ⅲ、Ⅳ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患儿,有较明显的脑软化、空洞脑等异常改变,如存在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的后遗症,应暂缓接种乙肝疫苗和卡介苗。

(十二)婴儿黄疸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生理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患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可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病理性黄疸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可正常接种乙肝疫苗。

暂缓接种:病理性黄疸患儿需及时查明病因,暂缓接种其他疫苗,建议前往专科门诊就诊。

(十三)感染性疾病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急性感染性疾病痊愈后可接种各类疫苗。轻症急性感染性疾病者热退后可接种疫苗。

暂缓接种:

急性感染性腹泻对此类患儿暂缓接种口服减毒活疫苗。

中度和重度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脑炎、脑膜炎、心肌炎、严重腹腔感染、严重泌尿系统感染等,对此类疾病患儿在疾病好转前暂缓接种疫苗。在疾病好转期,如有疫苗接种需求,建议前往免疫接种咨询门诊评估情况,决定是否接种。疾病完全恢复后,可以接种疫苗。

(十四)肛周脓肿与预防接种

肛周脓肿大多是由于全身抵抗力下降感染细菌引起。因此有肛周脓肿的宝宝不能接种口服脊灰疫苗(OPV)和轮状病毒疫苗。痊愈后按下面执行。

可以接种:按免疫程序接种,脊灰疫苗基础免疫使用IPV,痊愈后加强免疫可接种IPV或OPV。

(十五)IgA血管炎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IgAV患者在痊愈后,可接种各类疫苗。

暂缓接种:IgAV患者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期间,暂缓接种减毒活疫苗,具体参照后续即将发表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九—免疫抑制剂与预防接种》。

(十六)自身免疫性疾病(AD)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AD缓解期可接种灭活疫苗。

暂缓接种:

AD急性期AD急性期(活动期)暂缓接种各类疫苗。

其他情况,在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靶向生物制剂治疗期间,应暂缓接种减毒活疫苗,具体参照后续即将发表的《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九——免疫抑制剂与预防接种》。

(十七)肾脏疾病与预防接种

可以接种: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脏疾病患者在无症状期可接种各类疫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脏疾病在缓解期可接种灭活疫苗。

暂缓接种: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肾脏疾病患者在症状发作期暂缓接种各类疫苗。

(十八)白血病化疗与预防接种

白血病化疗期间暂缓接种所有疫苗。化疗结束6个月后可接种灭活疫苗;化疗结束12个月后经过免疫功能评估,考虑接种减毒活疫苗。

(十九)儿童贫血与预防接种

1.生成不足性贫血

1.1缺铁性贫血

可以接种:轻、中度缺铁性贫血不伴有其他症状者。

暂缓接种:重度缺铁性贫血和(或)伴有肝脾肿大、心功能异常、合并感染等患儿。

1.2再生障碍性贫血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儿,接种建议参照《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九——免疫抑制剂与预防接种》。并需经专科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2.溶血性贫血

2.1常见溶血性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蚕豆病、地中海贫血。

可以接种:轻、中度贫血且无急性溶血表现的患儿。

暂缓接种:重度、极重度贫血或有急性溶血表现的患儿。

2.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参照《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之十五——自身免疫性疾病与预防接种》。

3.失血性贫血

暂缓接种:原发病恢复后或失病因纠正后,并需经专科评估后决定是否接种疫苗。

(二十)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接种的具体细节

1.足月新生儿的HBV预防:

A.孕妇HBsAg阴性时,无论HBV相关抗体如何,新生儿按“0、1、6个月”方案接种疫苗,不必使用HBIG。

B.孕妇HBsAg阳性时,无论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HBIG和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0、1、6个月3针方案)。HBIG需要在出生后12h内(理论上越早越好)使用。HBIG的有效成分是抗-HBs,肌内注射15~30min即开始发挥作用。保护性抗-HBs至少可以维持42~63d,此时体内已主动产生抗-HBs,故无需第2次注射HBIG。如果孕妇HBsAg结果不明,有条件者最好给新生儿注射HBIG。

待出生1个月和6个月时再分别肌注1支乙肝疫苗,完成常规主动免疫。等到出生7个月时复查,如果HBsAb大于mIU/ml,则机体已经产生足够的免疫力,主动免疫成功;如果小于10mIU/ml,表示机体对乙肝病毒免疫力不足,需要再次加强注射乙肝疫苗,一般需要再次按照0,1,6方案注射乙肝疫苗,并且相应随访;如果HBsAb浓度介于10-mIU/ml之间,安全起见,建议加强注射1支乙肝疫苗为妥。

因为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半衰期是25天,所以如果新生儿静脉血HBsAg、HBVDNA有任何一项阳性,则需要在出生后2周给孩子加强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IU。过2周再次复查,如果HBsAg仍然阳性,并且HBVDNA有明显下降,则再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IU,以加强被动免疫,到出生3个月时复查,如果HBVDNA及HBsAg转阴了,则母婴阻断成功。如果这时HBVDNA和脐血浓度相比没有明显下降或者继续升高,预示孩子很可能被感染,再次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意义也不大,母婴阻断成功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需要到出生7个月时复查,如果HBcAb明显下降,HBsAb上升明显(最好mIU/ml以上)并且HBVDNA转阴,则母婴阻断成功。如果这时HBVDNA在10的4次方以上,基本可以宣布母婴阻断失败。如果这时的HBVDNA小于10的3次方,可以等到出生18个月复查,有少数孩子也会转阴,如果同时HBsAg也转阴,则确定母婴阻断成功;否则,明确宣布母婴阻断失败。

采取上述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如果不使用HBIG,仅应用疫苗预防,总体保护率仅为55%~85%。

2.早产儿的免疫预防: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需接种4针乙型肝炎疫苗。HBsAg阴性孕妇的早产儿,如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重≥0g时,即可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最好在1~2岁再加强1针;如果早产儿生命体征不稳定,应首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如果早产儿<0g,待体重达到0g后接种第1针(如出院前体重未达0g,在出院前接种第1针);1~2个月后再重新按0、1、6个月3针方案进行。

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在12h内必须肌内注射HBIG,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一次。如生命体征稳定,无需考虑体重,尽快接种第1针;如生命体征不稳定,待稳定后,尽早接种第1针;1~2个月后或者体重达到0g后,再重新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

3.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虽然,HBV感染孕妇的乳汁中可检测出HBsAg和HBVDNA,而且有学者认为乳头皲裂、婴幼儿过度吸吮甚至咬伤乳头等可能将病毒传给婴幼儿,但这些均为理论分析,缺乏循证医学证据。即使无免疫预防,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的感染率几乎相同。更多证据证明,即使孕妇HBeAg阳性,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正规预防后,不管孕妇HBeAg阳性还是阴性,其新生儿都可以母乳喂养,无需检测乳汁中有无HBVDNA。

四、不适合打疫苗的10类情况

1.身体过敏

当孩子由于过敏出现急性皮疹时,接种疫苗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机率增大,因此不适合接种疫苗。

鸡蛋过敏不是接种流感疫苗的绝对禁忌。

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和中国疾控中心《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中均认为:对鸡蛋过敏不是接种流感疫苗的绝对禁忌,接种疫苗前不需要询问儿童是否有鸡蛋过敏。

对牛奶过敏的宝宝不能打脊髓灰质炎疫苗

如果喝牛奶后呕吐、腹泻、腹痛,应及时化验以确定是否牛奶过敏。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中含奶油成分,对牛乳过敏者应禁服,可接种脊髓灰质炎液体疫苗。

过敏体质及患哮喘、荨麻疹的孩子不宜接种。

2.心脏、肝脏、肾脏疾病

严重心脏疾病、肝脏疾病和肾脏疾病都属于疫苗的禁忌症,接种疫苗可能加重这些原发疾病的症状。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的孩子,同样不宜接种。

3.先天性免疫缺陷

患免疫缺陷的儿童对病原微生物缺乏抵抗力,接种疫苗可能引起持续感染或者其他严重后果。

4.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

如患癫痫、脑炎等均不宜进行疫苗接种。特别是百白破三联疫苗、乙脑和流脑疫苗。

5.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急性传染病

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急性传染病,处于疾病的急性期或患急性传染病,应暂缓接种,以免加重病情。高烧的宝宝不适合预防接种,应查明病因,治愈后再接种。

6.感冒发烧

接种疫苗可能加剧发热性疾病,也可能错把发热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当作接种疫苗出现的反应而影响以后疫苗的接种。

7.皮肤患病

如宝宝的接种部位有严重的皮炎、化脓性皮肤病,则应在治愈后再行接种。

患牛皮癣、皮肤感染、严重皮炎、湿疹的孩子不宜接种,须待皮肤病痊愈后方可进行接种。

8.腹泻

如宝宝的大便比平时增多,即出现腹泻时也不宜口服用脊髓灰质炎疫苗,必须待病好后两周,方可服用。

9.肛周脓肿急性期

10.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孩子,不宜接种。

五、没有及时接种怎么办?

由于疾病因素,导致疫苗漏打,只需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没有必要重新开始接种或增加接种的剂次。推迟接种或补种疫苗不会影响疫苗的效果。

如何补种疫苗?

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的儿童,只需补种未完成的剂次,无需重新开始全程接种。

注意:当无法使用同一厂家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时,可使用不同厂家的同品种疫苗完成后续接种(含补种,疫苗说明书有特别说明的情况除外)。

Hib的补种

由于Hib目前仍是二类疫苗或家长重视程度等原因,许多孩子已经错过了按时接种,该如何补接种?

根据年2月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发布了关于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的推荐建议中指出:

第1剂补种<7个月,则其后剂数的接种应间隔不小于4周,如果第2剂或第3剂(根据品牌不同)在12个月以前接种完成,则12-15个月期间需加强1剂。

第1剂补种在7-11个月,则第2剂应至少在4周后进行,第3剂需要在12-15月龄或第2剂的8周后进行。

第1剂补种在12-14个月,则第2剂应在8周后接种,且第3剂不是必须接种的。

第1剂补种在15-59个月,不必要继续进行后续的接种。

≥60个月且未接种过的孩子,一般已经具有Hib免疫,可以不必再进行接种。

六、疫苗犹豫

疫苗犹豫,即在可获得疫苗接种的情况下,迟迟不愿或拒绝接种疫苗,有可能逆转在应对疫苗可预防疾病方面取得的进展。

疫苗接种是避免疾病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之一,它目前每年可以预防万至万例死亡,如果全球疫苗接种覆盖率得到改善,还可以进一步避免万例死亡。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国家的疫苗接种情况并不理想,反而导致一些已经有效控制的疾病发病率再次上升,如麻疹和白喉。

麻疹病例年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30%。麻疹具有高度传染性,除了皮疹、发热外,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此外,一些国家,本已接近消灭麻疹,却再次看到这一疾病卷土重来。这些发病率上升原因复杂,WHO更倾向于认为“疫苗接种覆盖率存在差距”。虽然无法明确归因于疫苗犹豫,仍应加强接种教育。

人们选择不接种疫苗的原因很复杂,世卫组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自满情绪、获取疫苗的不便以及缺乏信心。卫生工作者,尤其是社区卫生工作者,在疫苗接种决定上,仍然是最受信任的顾问和影响者,应尽量提供有关疫苗的可信和可靠信息。

而实际上,对于我国来说,年所发生的几起大规模疫苗造假、疫苗过期事件,有可能进一步加强大家的“疫苗犹豫”造成接种率下降,有关部门已经进一步对把控疫苗关做出了相应的措施,做到人人放心接种。

六、接种后反应

接种后2周左右,注射局部会出现红肿浸润形成溃疡,经8-12周后形成结痂最后愈合形成疤痕,俗称卡疤。

WHO的回顾性研究显示,BCG是最安全的疫苗之一,每年全球超过1亿儿童接种BCG,接种后的异常反应主要以局部反应为主,包括:

(1)接种处肉芽组织增生:常与护理不当有关,如不洁物包扎或擦拭、洗澡水长时间浸湿或衣物反复摩擦所致。——处理:医院予以硝酸银溶液处理,刮除肉芽组织。

(2)接种部位汇流区淋巴结肿大:在接种后1-2个月左右出现颈部、腋下等处淋巴结肿大,一般直径在1cm以下,发生率大约1‰-3‰,如果淋巴结肿大直径>1cm甚至形成脓医院就诊。——处理:直径<1cm可予以热敷,>1cm时要警惕孩子是否存在先天免疫缺陷疾病,医院就诊,必要时口服抗结核药物治疗。

(3)疤痕:因丰富的肉芽组织形成疤痕突起,有时呈疤痕瘤。——处理:可予相应药物疤痕内注射及其他减少疤痕再生治疗。

(4)过敏性皮疹:可表现为湿疹样皮疹。——处理:按一般抗过敏方法处置。

要学习更多育儿知识敬请扫描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wcss/36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