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用两个类似的考题说明我的观点。考生在复习时或者辅导老师在讲课时,一定要把考点的关键点给它弄明白,否则在做题时还是不能不纠结。
经典例题1患儿女,日龄10天。出生后3天出现黄疸,近2日黄疸加深,拒乳。查体:脐部红肿,有脓性分泌物。
第1问该患儿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脐炎
B.新生儿肝炎
C.新生儿败血症
D.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E.新生儿溶血病
第2问对该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不正确的内容是
A.进行脐周护理时注意婴儿腹部保暖
B.避免大小便失禁
C.脐带因结扎不牢长时间不脱落应考虑重新结扎
D.应从脐根部由内向外环形彻底消毒
E.脐带脱落后不需要观察和护理
经典例题2患儿,女,足月新生儿。出生后10天,吃奶差,精神欠佳。脐部出现红疹、渗液,最可能的诊断是
A.新生儿败血症
B.新生儿脐炎
C.新生儿湿疹
D.新生儿破伤风
E.新生儿感染
解析和答案在后面。
经典例题1的第1问和经典例题2在表面上看考察的点是一样的,但事实上两者考的两个不同的疾病。经典例题1第1问的正确答案是新生儿败血症,而这个诊断的关键点就是“黄疸”,因为脐部感染导致了败血症,再因新生儿败血症导致了病理性黄疸。而新生儿脐炎一般不会出现病理性黄疸的。所以经典例题2也正是因为该患儿症状轻,没有“黄疸”而选择新生儿脐炎。
所以,在复习或者讲课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抓住“黄疸”这个细节或者关键点,那做题就不会产生纠结的情绪了。
答案:
经典例题1第1问C第2问E
经典例题2B
明天直播课程为第7章《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第2次课,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