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白云悠悠,长风掠掠。它们都是过往历史的见证者。
五十年的风波烟雨,尚有残墙旧壁依然留存着几个斑驳难辨的老字:“六八六二五”......
这几个字,让人禁不住的把时间回溯到年6月25日的那一天。一件惊天大案好似一场夹冰带雹的骤雨席卷了这个北方小县——林甸。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的隧道,聆听往事的回声。翻开尘封的记录,查找当年事件的始末。
这桩大案就是:“反革命案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找不到林甸两个字。
但在中国现在的个县份里,林甸却是一百个产粮大县强县之一。
林甸,源起于一家林姓人开起的店。
白驹过隙走近的却是已有二十七万人口的北国温泉之乡。
从遥远荒蛮的不毛之地,到今天的国际温泉名城。它演绎的是岁月的变幻,世事的变迁。
北靠鹤城,南依油城。两城相拥展现的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深沟浅痕。
平方公里的黑土地,天然流淌的乌裕尔河是它的物华天宝。
没有铁路,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地杰人灵养育出了导弹专家和副省长。还有遍布五湖四海的林甸人。
在栩栩生辉、五光十色的共和国蓝图下,林甸正被世界所认知。
作为林甸的儿女,我们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无论你是默默无闻的思乡游子,还是奋发有为的精英。创业与闯荡都是人生的必然。成功失败都与这里相关联。不管你在哪里,不管你今天和将来怎样?你都是这片土地孕育的精卵。
你曾在这里闪现,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存活,在这里走出去或走回来。
完成的都是你人生那段风光旅程。
终因,你是林甸人。
这里有你的根须、有培育你的沃土、有你永存的祖先,更有你无法忘怀的记忆。
年的夏。天空格外的蓝,雨水特别的多。而一件惊天大案却让这里的人们措不及防,甚至于蒙头转向。
如果能把那些当年的亲历者们从沉埋的地下搀扶起。让他们再讲述这段往事,他们一定会是唏嘘感叹、惊恐不已。
在林甸往事的长河流水中,浊浪淘尽之后沉淀下的,不能缺少的应有两件事。
一件是当年苏联红军在东碱沟被土匪们劫杀,险些酿成苏联人血洗林甸县城。
第二件就是发生在年6月25日的这桩反革命大案。
史称:“六八六二五”反革命案件。
谁都知道,起于年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年间正是风起云涌如火如荼之时。
而一封否定这场这场大革命,恶毒影射伟大领袖。谩骂污蔑主席夫人江青的反革命信件,从林甸的东街邮箱寄出。直达北京的中央。
中央十分震惊。把信件返回当地彻查。并定性为反革命大案要案。责令要将真凶缉拿归案。
试想,当时的政治形势。伟大领袖可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他是人民的大救星,是无产阶级的领路人。
有人不小心把一尊领袖的半身姿像打碎,而被无限忠于伟大领袖的妻子举报,此人因此获刑三年半。
也有人在厕所里说了一句:“打着红旗反红旗”。获罪两年有期徒刑。
同样的事情在当年数不胜数。
而这样一封赤裸裸的反革命信件,岂还了得。真是胆大包天,罪恶透顶。它引发的将是一场怎样的腥风苦雨。惊雷闪电。
一时间,林甸的上空,黑云压顶,寒风满楼。口号连天,呼声震地。
专案组迅即成立,上级领导坐阵指挥。全县开动起所有的宣传机器,动员起一切可以动员的人力物力,全面投入了这场案件中来。
从农村到工厂,从机关到学校。从饭店到食堂,从街道到车站。坚决破获“反革命案件”的口号声此起彼伏。“不破此案决不收兵”,的标语随处可见。
男女老幼人心惶惶,人人自危。谁都不知道这封反革命信件会不会如同阴曹厄运降临到自己头上。
没人知道信的具体内容到底写了些什么。
只听传说主要情形是:“有人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强烈不满。把被打倒的走资派和遭迫害的老干部们比喻成了明太祖朱元璋庆功楼上的功臣们”。
在上下五千年烟波浩渺的历史进程里,在历朝历代的江山变换中。朱元璋本就是一个奇迹,他由一个放牛娃当上了皇帝。
可能正因为出身于草根,更知道创业之艰难,权利得来之不易。才更加担心手下人谋权篡位。
自古功成杀功臣并不鲜见。
但像朱元璋这样狠毒的一窝端还是千古一例。
亏他还曾放过牛,亏他还曾出过家。
权利让他忘了初心,起了毒心。他假借庆功之名建造了庆功楼。又假借庆贺之名把众臣们都集中在了庆功楼上。一把大火引燃了楼下的炸药。
这场大火把能危及他江山和权利的人全部葬身火海。只有一个刘伯温早有预感,早知玄机,弃官还乡逃过一劫。
这场大火也让起于年止于年的大明王朝,从朱元璋的庆功宴开始到崇祯的煤山结束。享国年,传位13帝。
这种明目张胆,反动透顶的影射何其恶毒。影响极坏。
此案不破,于上无法交待,于下难平民心。
小小林甸也真有能人、奇人、胆大包天之人。
这样的信也敢写,这样的事也敢做。
于是,大会、小会、揭发、检举、批斗、审问、抓人、放人、明查暗调、便衣私访。
首先学习领会的是毛主席语录。用毛主席著作武装每个人的思想头脑。然后是办班批斗、揭发检举、核对笔迹、抓人审讯,昼夜不停。
据说:“东街被定为重点地区。东门外的国营砖厂定为重点单位”。
因为,从信的邮戳上发现,这封信是从东街邮箱寄出去的。
老师们是重点人。会写字的是重点对象。有过前科,有过反动言行的是重中之重。地富反坏右,反革命分子,就更不用说了。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揭发检举有功,包庇隐瞒罪加一等。
在农村,各个生产大小队,社员们干完了活,吃完了饭,生产队就敲响了开会的钟。队部的炕上炕下挤满了人。先学习后引导,包队干部鼓励大伙揭发检举身边可疑的人和事。哪怕是道听途说的都要记录在案追查到底,会写字的就地核对笔迹。
据健在的老社员讲:“会一开就是下半夜,明天还要接着开”。
地富反坏右,下放来了二劳改,都被单独集中在一个库房里,由基干民兵严加看守,同时对他们进行批斗审问。对重点怀疑对象,吊上房梁,皮鞭子沾凉水打的狼哭鬼嚎、胡话连篇。
在工厂,工人们下了班也不许回家就地开会。学习毛主席语录,首先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做指导。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让他们跟党中央,跟伟大领袖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查找出反革命坏分子。
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是领导阶级。他们的思想觉悟要比农民高尚许多。所以批斗也比农村更为激烈,揭发检举更为深入。涉及事情五花八门,问题也千奇百怪。有的人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就被关押了起来。接着就是一顿不明真相的审问和毒打,几天不让吃饭喝水,有的人被屈打成招。有的人忍不住饥渴一顿胡编乱咬。咬出一个牵出一伙,接着在审、再打、再咬。成百上千的人被牵连进来。
朋友、亲属、同学、恋人。反正平日里谁最亲近,谁最倒霉。
办案人的怒骂声,被审人的哭喊声,在林甸的上空回响。听来让人胆颤心惊,自己都不知道明天会不会轮到自己。
供出来就要核实,说出来就要核对。没有真凭没有实据,先关起来再说查不实也要关几天。有的人放出来后爬着回的家,有的人饿的直啃地上的草根。
对于某些人那真是一场噩梦,一轮生死。
理论上讲:“人的肉体是抵抗不了各种刑罚的,除非有一种特别的信仰在心”。
胡说八道、出卖投降,求生自救,是一种自然现象。
学校更是重点,知识分子臭老九们,本来思想上就有倾向性,上级认为他们作案的可能性更大。识文断字,头脑比普通人活跃激进,所以这里被认为可能是重点发生案子的重点人群。
一遍遍的写字,正手写完用反手。再一遍遍的核对笔迹。吓的一些胆小的女老师大鼻涕哭多长,有的吓尿了裤子。
机关干部们各个噤若寒蝉,平日里的相互竞争、勾心斗角,都成了今天打击报复的最好机会。
偷传一句话,暗递一张小纸条。都能把平时想整的人送进审讯室。
这场反革命案件侦破应用的是一场人民战争,使用的是人海战术。没有死角、没有空间、没有哪一个可疑对象能够轻易幸免。
真也好,假也罢。紧批慢斗,短打长审。宁可错一千也不放一个。
那形势、那场面、那情景。所有经历过的人都止不住的摇头叹息。虽然过去了五十多年,提起来仍有一种逼人的寒气。
五十年前发生的这起反革命案件。现在的人们可能说起来会不屑一顾。甚至在听一个笑话。而对于那时的人们都是一辈子的刻骨铭心。
有人说了这样两句话:“那才叫惶惶不可终日,那才叫心惊时的肉跳”。
哭的、叫的。跳井的、上吊的。无情无义的、胡编乱造的。
林甸城乡一片鬼哭人嚎。
我们无法还原当时的场景,但我们却能想象得出当时场面的惨烈。
这桩反革命案件侦破中也牵扯出林甸的另一桩奇案。
有人暗中成立党派,仿模三国前期的黄巢造反,组建了一个什么什么党。
他们有党魁、有党徒、有党章、有制度。还要达到一种自立王朝之目的。
据说这个党派的魁首,是在夜梦里梦见别人说他有“帝王之相,黄袍加身”。日后必成大统。
于是,拉帮结党,封候拜相。
结果上千人被抓、被审、被判刑。
美梦在监狱里破碎。
尽管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社会力量。
尽管使用了一切可以使用的各种手段。
尽管有那么多人承认自己写了这封反革命信件,这些在严刑逼供下,驴唇不对马嘴的认罪,连办案人自己都明白他并不是真正的案犯。
不破此案决不收兵,不破此案誓不罢休。此案不破上无法交待,下无法说明。
这个责任大如天,不找到真凶,不落实到人头,谁能负得起这个责任。
人是万能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林甸这块风水宝地,人杰辈出,智者无数。
这桩反革命大案要案,查来查去,审来审去,最后得以戏剧性结案。就彰显了林甸人的聪明与智慧。
罪魁祸首和真凶定性在一个老师身上。而他在案发前半年就死了。
是他自知罪孽深重自杀,还是天地归位的自然死亡。已不重要了。
他的死当然是死有余辜,罪有应得。
而人除一死无大祸。
最重要的是案件得以告破,事件有了最终的结果。
这也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丰硕的成果。是无产阶级专政下强大威力的必然结果。是这场人民战争,是无产阶级消灭资产阶级最后的胜利。
定案的具体事实如下:
1、他死亡的时间和信件寄出的时间正好吻合。
2、他是老师,具备作案的自然条件。
3、有人检举揭发他平时的言论与信中的内容如出一辙。
4、他的笔迹与信中的笔迹极其相似。
5、还有人举报他,早就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伟大领袖心存不满。
6、他死了。
死人是不会站起来为自己解脱和辩解的。把任何一个案子定在一个死人身上都是铁案。你说什么他就认什么。
人无辩解即属实。
这个结论人,才叫胸有大智,腹有良谋。其结果真是皆大欢喜、胜利凯旋。
岁月的云烟已随风飘远。留下了许多缠绵和啼笑皆非的往事,让人们去回味、去思考。
时势本来创造英雄,也出奸贼。
对与错、好与坏、真与假。都是那个时代产生的故事。
如果当年的当事人今天还健在,并能站出来承认是他所为。
我们一定会崇拜他。
(说明:“本文查不到史实材料,是凭部分经历人回忆而成,如有不当,敬请谅解”。)
本文作者:木易
林甸往事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