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茂兴为中心打造ldquo沿江古驿风

北京儿童医院白癜风外用药 http://m.39.net/pf/a_4491885.html

关于打造“沿江古驿风情旅游黄金路线”的建议

张鑫

按照省委宣传部长贾玉梅年在嫩江调研时提出的“要利用良好的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将驿站文化旅游打造成红色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生态之路”的指示精神,建议以“1+3+N”产业体系为统领,在肇源打造人文自然相融合的“沿江古驿风情旅游黄金路线”,以茂兴镇为中心,将沿江湿地一线古恰、茂兴、民意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景观进行梳理,使其与区域内丰富的自然景观相结合,统筹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布局,借助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实施旅游强县战略,打好肇源特色生态文旅王牌,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和现实发展意义。

一、进一步明确茂兴的历史地位和开发价值

茂兴历史文化资源厚重,尤其在清代驿路方面有比较集中的遗址遗迹、史料、著作和研究成果,被称为“古驿风情之乡,避暑养生福地”。

茂兴地区在辽金时代为旧珠赫店(讹传为出河店),出河店为古代商贸区①,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当时以少胜多的出河店之战便发生在茂兴地区,金代为纪念太祖肇基王绩之地在此设州②。茂兴,冬产冰夏消暑。不仅是辽金“春捺钵”行所③,还是避暑胜地④。茂兴水产丰富,所产鱼类为辽、金、元皇室专供,明代此处称撒叉河卫,据《明一统志.卷八十九.外藩.女直》载:“撒叉河卫,永乐六年置。鲟鳇鱼、牛鱼,混同江出大者,长丈五尺,重三百斤,无鳞,骨脂肉相间食之味长”,清代亦为岁贡。

茂兴同时也是龙江第一站⑤,清康熙二十四年开辟南北驿路在此设立驿站,茂兴在一定意义上扮演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特别是在农业土地开垦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茂兴站丁祖籍多是山东、河南等地,他们把南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带到这里。改变了过去“岁易其地,待雨乃播”的原始农业,采用“休间”、“输作”等先进方法,产量大增,从此黑龙江再不需要南粮北调了,经过数代站丁后裔和东北移民的辛勤耕耘,黑龙江终于成为了中国第一大粮仓。茂兴站做为南北大动脉的要隘,人口众多,商贸繁荣。当时通过驿站商贩往来,逐渐建立起商号、粮栈以及烧锅等手工业作坊。“货物商贾,络绎不绝”,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交易中心。宛若一幅塞北清明上河图,商业贸易有显著发展。即便是在内忧外患、民生凋敝的清末,茂兴经济发展甚至超过州⑥。修建中东铁路时,茂兴还险些成为黑龙江省会⑦。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实业计划.第四计划第三部:东北铁路系统》中称:“吾意以为当先设立一铁路中区...吾且名此路中区曰‘东镇’。此东镇当设立于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西南...将来必成为一最有利益之位置。此之新镇,不独可为铁路系统之中心,至当辽河、松花江间之运河成立后,且可成为水陆交通之要地。”可惜后来茂兴再次错过发展机遇,而同是松嫩对岸的松原乘势而起,不然肇源将与松原齐名,成为松嫩两岸经济发展的璀璨明珠。

二、科学梳理沿江古驿路人文和自然景观资源

肇源的大江湾、大湿地是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古恰、茂兴、民意一带,集历史、人文、绿色、生态、景观于一体。如:古恰镇沿江湿地、百果园、古春庄园,景观独特,有旅游开发基础。曾有清代水师营子停靠沿江湿地,水师营文化傍水而生。民意乡衍福寺建于清初,是我省唯一一家皇家寺院,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新新湖贵妃浴场毗邻皇家寺院,有基础性水上娱乐设施。茂兴镇历史人文厚重、生态环境优美,清代诸多名人曾在此驻足,如清代翰林院掌院大学士英和、张光藻、方登泽、方式济等都曾在此留下墨宝。出河店古战场、他什海古城、榆林公园、中华白银湿地更是独具特色。茂兴“十三牌禄岗”,是乾隆年间,因站丁累死驿路,朝廷立碑犒赏,将其遗孀名字同刻碑文上。三岔河景点,处于松嫩两江交汇处,水势汹涌,蔚为壮观,两江交汇形成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延绵数里,令人叹为观止。“沿江古驿风情旅游黄金路线”可开发的历史遗迹、旅游景点很多,完全适合以茂兴为中心开发成“绿色、生态、康养、宜居”的旅游度假胜地。

三、沿江古驿人文自然资源旅游综合开发的建议

古驿人文自然资源是肇源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必须认识上高起点站位,推进上高标准建设,落实上高质量发展。茂兴是肇源经济腾飞发展的两翼中的一翼,新站依托物流,茂兴要靠文旅,要像开发新站一样开发茂兴,使之成为肇源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一)坚持统筹规划。以保护挖掘古驿文化资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建议成立肇源县文旅集团,也可以在文旅局加挂牌子,文旅集团负责承担上级党委政府及省市级文旅集团部署的工作任务,定期召开年会和相关会议,研究肇源“沿江古驿风情旅游黄金路线”工作推进情况。县政府依托旅游部门和研究会,统筹茂兴镇、民意乡、古恰镇等文化旅游工作,将沿线乡镇、林场、保护区等单位进行通盘考虑,制定《肇源沿江古驿文旅黄金路线规划纲要》,统一规划部署,规划纲要的布局要重视长期效益,做到整体规划,滚动开发、梯次建设。尊重当地的生态环境、文化生态、生活方式,做到融入、融合、彼此适应。可以借鉴大兴安岭十八驿站的开发经验,使之打造成为“两山理论”生动实践的文旅排头兵。组织开展实地踏查,搜集整理相关史料,组织人员编辑整理《肇源古驿路驿站研究史料集》。结合旅游产业发展,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挖掘古驿路驿站历史、民俗、饮食、景观等文化,编撰出版《肇源古驿路驿站与旅游文化丛书》,将历史文献和今人研究成果汇编,为旅游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和文化支撑。组织人员开展抢救性寻找驿站后裔活动,注重音像图片文字积累,重点整理驿站的语言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和生产方式等资料,对有关遗址、遗物及墓葬等实物进行登记造册,编撰古驿文化口述史资料集。为后续项目推进创造条件和便利;同时,通过邀请省市文旅集团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进行项目整体的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工作。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整的配套体系,主要涉及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产品加工以及养殖等多个领域。修缮房屋开办农家乐,整地、打垄种植农作物,与庭院经济相结合,满足游客“娱、游、吃、住、行、购”的需求。同时注重开发质量和优质服务,开创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全面提升“值得你来”的服务水平,提供高品质高水准的旅游服务。

(二)突出节点打造。根据沿江湿地一线的自然人文资源,结合区域实际,打造“沿江古驿风情旅游黄金路线”十景。即:沿江湿地观景台、水师营子遗址、三岔河站丁登陆处、古驿风情街、古驿站体验馆、出河店古战场、衍福寺、扎萨克公爷王府、新新湖、白银中华湿地等十处景观。宣传主题为:“旅行是激活历史的钥匙,这一次不妨到驿路田园,站在历史的现场探索过去,体验原汁原味的古驿文化。”

由于沿江景点很多,通过梳理整合建议重点打造:一个风情小镇和三个文旅综合体,用以丰富“沿江古驿风情旅游黄金路线”的内涵。

一是以茂兴为中心打造“古驿风情”文旅小镇。主题为“绿色、生态、康养、宜居”。小镇建“古驿风情街”,街区要体现地域、民族、传统或时代特色,住宅建筑风格、色彩、体量要协调。在风情街修建仿古大门及驿字石碑、飞马传信等雕塑小品,可以参考林甸县关东古巷。

民国初期,茂兴曾有戏园子、皮影戏、说书馆、茶馆,还有百年品牌的特色烧锅等,这些文化符号可以选择性复建,届时招标商家统一规划经营。古驿风情街里包罗万象,即可在此举办一年一度的古驿文化节⑧,进行民俗演绎,还可品站人美食,观赏街头表演秀、马术表演等,同时还集特色文旅小商品、特色民宿于一体。实景表演内容可以选择驿站小故事改编成简单街头实景秀,亦可改编成相声、二人转段子等多种表演形式,在风情街观戏台表演,活动演出主要集中在法定假日和地方特色节日期间,分路线、分时段演出。古驿文化节期间表演夜场大型演出《驿火流星》,其他一些商贸大集和重要活动都可以在风情街开展。

文旅小镇犹如一个小型城市,本地区居民与游客共生,针对两者,应建设相应配套服务,让小镇的生态链完整。城郊文旅消费的业态要以“玩、吃、乐、购”为主,玩是第一位的。

二是打造“捺钵文化”文旅综合体。依托出河店遗址和白银中华湿地,将辽金四时捺钵取其精华按《金代礼仪典章》设计捺钵表演仪式,开展冬捕节、头鱼宴、头鹅宴等集观赏表演与饮食相结合的活动,表演古代捕猎技艺,在出河店古战场表演马战实景秀《出河店鏖战》。

打造文旅项目既要有历史底蕴,也要善于进行合理化的市场包装,建议将白银中华湿地前面加一个名字,改为“升龙湾.白银中华湿地”,这个名字不仅因其地貌俯瞰来看非常像腾龙升天之后留下的印记,并且肇源是金代肇州,起于出河店,肇基王绩之地也是阿骨打龙兴之地,升龙湾这个名字有双重内涵,同时比较雅致。

三是打造“禅花御景”文旅综合体。在大力推动皇家第一寺—衍福寺续建工程的基础上,加入生态景观元素,选取适宜北方种植生长的樱花、桃树、梨树、杏树等绿植,在寺庙内规划区域进行景观种植,待到花期成熟时,落英缤纷,景色极美,“解脱拈花刚佛日,证明因果在仙霞。”人文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既体现佛教包容万物,共生共享的理念,还有拈花参禅的意境。可结合四月十八庙会或在此开展花朝节、汉服节等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可以打造成网红景点。

将新新湖贵妃浴场水上娱乐设施改造升级,打造标准化、高质量水上乐园,建议将新新湖贵妃浴场,更名为“浴凤湖”,新新湖贵妃浴场据传说有贵妃在此沐浴,古代皇帝为龙,取凤字代表皇室配偶,且此名有凤凰涅槃,浴火重生之意,寓意肇源浴火重生重回肇基王绩之辉煌。并且与白银中华湿地很近,一龙一凤,一乾一坤,一阳一阴,一刚一柔,天地和谐,龙凤呈祥。如果文旅小镇整体开展顺利,效果良好,有市场需求。日后可以考虑在民意开发禅意庭院主题的文旅综合体“玉佛苑”地产项目,供善男信女,康养之人在此生态清净之所,居住养生。

复建扎萨克公爷王府,向省博物馆申请将扎萨克印等部分郭尔罗斯后旗文物移交肇源,放置此处。如果有难度,也可将其复制品置于府内,陈设郭后文物或复制品供游客参观,生态景观的假山、花树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可设宴客厅一间,取饥饿营销之法,只放置一张仿古大桌,对外开放,高标准消费,设定考究菜单名目。可以加入蒙古族元素的歌舞表演、唱祝酒歌、敬酒礼等。

四是打造“沿江水师航运文化”文旅综合体。镇边水师营子设于光绪十七年正月初一(公元年2月9日),水师营子曾停靠沿江湿地,水师营文化傍水而生。并且在历史上沿江曾有商埠,航运历史悠久,水上贸易繁荣。《黑龙江外记》载,水师营“所居营卒,中有关帝庙,水操及祭船时,以此为行馆。”年是镇边水师营成立年,可依托水师营纪念日结合古驿文化节,于仲夏举办水操祭船仪式,水上缉盗实景表演秀,并开展大规模的水上皮艇赛事及沿江垂钓比赛等,以纪念传承水师营镇边卫国精神,岸上设高架观景台。三岔河景区建设,设立站丁登岸处景点,立碑塑像,游客可乘坐小型直升飞机高空俯瞰三岔河泾渭分明的全貌和沿江湿地景观,可以租赁小型直升飞机,按次计时收费,可设置多种形式的天水娱乐项目。

“沿江古驿风情旅游黄金路线”建成后,很大一部分受众会普遍采用自驾游的出行方式,如果交通便捷,可成为这条线路的一大优势。届时在OTA⑨上建立完整的预订网络,争夺客源;另一方面主动营销,打造网红景点,借助游客的二次扩散,提升景区知名度,形成正循环,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文旅小镇要功能完备,最好的文旅是让人们能够住下来,住下来就不想走。

(三)强化文化引领。梳理这条路线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基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打造和展示。一是饮食文化的独特性。按照增强“旅游+美食”内容,融入饮食文化要素,与自驾游基地建设相结合,以茂兴为重点,以民俗、乡野、绿色为特色,突出绿色天然的原生态风光和驿站美食文化推介,努力打造具有肇源特色的古驿饮食文化旅游带。二是生态文化的和谐性。牢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在稳步开发人文景观的基础上,结合生态、林业等部门开展的生态、森林资源保护专项行动,注重保护古驿路沿线良好的自然资源,突出景观原生态的特点,科学规划进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形成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历史文化研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发展理念,把沿线的进城农民的空余住房科学利用起来改造成民宿,为自驾游提供合适的休息和活动基地。

(四)打造特色文创品牌。开发古驿文化特色旅游,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古驿文化特色旅游的品牌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讲好肇源驿路故事、传播站人文化,通过故事将古驿文化特色旅游的品牌传播出去,成为大家都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nzbl/6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