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场风采录走进黑龙江林甸县众晔牧场

白癜风专家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dfzj/

“牛不能穷养要富养”

——走进黑龙江林甸县众晔牧场

文图本报记者封斌

从奶牛单产16——17公斤,到现在单产24——25公斤;从刚开始的几十头牛到现在的多头;从老旧的养殖模式到如今现代化的科学养殖方式……其中的发展历程值得我们探究。

改变老旧模式让奶户挣上钱

位于黑龙江省林甸县花园镇的众晔牧场占地13多万平方米,于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原先我们这一代养牛的非常多,基本都是散户饲养。近年来,上面政策好,加上未来小牧场必须转型,我们着手逐渐把大户都集中到牧场实行统一养殖管理,享受牧场优惠的价格。”牧场总经理于守龙对记者说:“其实建设牧场的初衷是改变他们原先老旧的养殖模式。当地周边每户的牛并不多,养殖条件也不好,关键是挣不了多少钱,正好当地有政策补贴,县政府也比较重视。我就给他们做工作,讲早晚得被淘汰,还不如早点改变原来的模式,让养牛事业继续下去。要改变老的思想模式,对老百姓来说,接受起来是很困难的。通过我们的一步步实地讲解、不懈努力才逐步让他们接受分群饲养、科学饲喂等先进的养殖理念,最终让大家伙儿看到实惠,大家才逐步把牛放在这儿。既省心,又不累,价格还比奶站高。”

据记者了解,众晔牧场在模式的选择上并没有实行托牛,主要是因为这种模式在当地发展得不是很理想,老百姓不接受。所以目前采取的是合作模式,通过每头奶牛计步器的数据统计,得知是谁的牛,按照挤奶量计算奶户的收入。“必须让奶户挣上钱,再启动牧场的发展。”于守龙道出了他的养殖理念。

记者在与牧场工作人员聊天时也得知,于守龙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除了牛吃的等一些成本外,设备折旧、设备投资什么的,没收奶户一分钱。

牛不能穷养要富养

记者在参观走访中了解到,容量头牛的牧场里目前四栋牛舍共计有多头,其中产奶牛多头,电动刮粪板、恒温水槽、挤奶机器等一系列先进设备应有尽有。“不远处的粪污处理厂房进入建设的最后阶段,新盖的奶牛产房也即将投入使用。”原先在某大型牧场工作有着丰富养殖经验的朱场长对记者说:“我非常佩服我们于总,很舍得为牧场投入,比如先进的计步器、污粪处理系统、发酵床、进口饲料等一系列对奶牛有益的用品设备都想办法运用到牧场里。”与朱场长聊天时了解到,他刚来的时候,奶牛单产才16——17公斤,为了提高单产,想了很多办法,通过改变配方、自由采食、分群、挤奶方式,分设高中低产区,加强人员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目前使奶牛的平均单产提高到了24——25公斤。

于守龙曾对他说过,“牛不能穷养,要富养,才能把牛养好。不要追求数量,要追求质量。适合自己牧场状况的条件下,成本越高,牛才养得越好。”

据记者了解,目前牧场的养殖成本差不多每公斤奶2块多钱,面对平均4.3——4.4元的收奶价格,盈利的空间还是不错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大。

股份制是未来的发展目标

正是这些“以牛为本,把牛养好”的养殖理念使得牧场现在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好。据记者了解,现如今想进入牧场的奶户很多,有的甚至托人要进场。但是目前处于比较满员的状态。为了奶牛的健康舒适和养殖的科学高效,他们每月会有规划、有选择地进牛,同时淘汰一些,严格控制数量。

谈到下一步的规划,于守龙对记者说:“为了牧场的持续发展,将来要走股份制。但是目前一定要把牛养成熟了,让大家伙儿切切实实看到这是个长久的事业,然后再让奶户入股。原则是得让奶户挣上钱。与此同时,还要陆续进行改良等工作,改善现在奶牛体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尽管目前整体的养殖现状不是太好,中间环节也过多,但在于守龙看来,随着奶站的进一步整合,养牛业的未来是充满阳光的。接下来,他还准备再建两个与目前这个牧场一样规模的牧场,逐步走向股份制,让养牛事业持续良性的发展下去。

关于召开“内蒙古奶业协会年会第十届内蒙古国际乳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邀请函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nzbl/5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