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痛叫拉不出史大夫说便秘

白癜风治愈要多久 http://m.39.net/pf/a_7309729.html

先看三个病例:

病例1.患儿5岁,大便失禁1月就诊,每天有数次稀的大便拉在裤子上,患儿没有感觉,追问病史,3-5天有一次干结的大便排出,比较费力,困难,这样持续1年,体检没有发现问题。

病例2.患儿5个月,纯母乳喂养,大便7天至最长22天解1次,为稀便或者糊样便,无明显排便困难,费力,哭闹等,胃口佳,营养发育均正常。

病例3.最近几天的患儿,3周岁,大便细长、干结2年余就诊。出生后发现有肛门闭锁,手术后给予扩肛6月,逐步发现大便变细,排便困难,排便疼痛,有恐惧感等,三天以上未解大便,自行给予开塞露或者蜂蜜塞肛,口服乳果糖大便稀时,会出现大便失禁,腹部X线发现直肠与乙状结肠扩张。

那么这三种,都算便秘吗?我最后讨论。

我们先看一下下面这张图片,1-3为便秘,6-7为腹泻,4-5为正常大便。1便秘最严重。

小儿功能性便秘(FC)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大便失禁、腹痛等一系列症状。目前以罗马IV作为诊断标准。

婴幼儿FC(4岁)

1.排便次数为每周2次或更少;

2.有粪便过度潴留史;

3.有排便疼痛或排干硬粪便史;

4.有排粗大粪便史;

5.直肠内存在大团粪块。

如果进行了排便训练,需要增加以下条件

1.出现排便失禁至少每周1次;

2.有排粗大粪便史,甚至可造成抽水马桶堵塞。

至少符合以上2项条件,并持续1个月就可以诊断为便秘。

不足1月者,一般诊断为大便干燥。

儿童青少年FC(4~18岁)

1.每周排便≤2次;

2.每周至少有1次大便失禁;

3.有大量粪潴留史或有与粪潴留有关的姿势;

4.有排便疼痛或排便困难史;

5.直肠中有巨大的粪块;

6.排出的粪便粗大堵塞厕所。

符合以上条件2项或以上,症状每周至少1次,持续1个月以上,排除肠易激综合征,可以诊断便秘。

引起便秘的原因,最主要是儿童刻意忍便与结肠传输障碍导致,其他还与饮食结构不合理、活动量少、缺乏大便训练、遗传因素等有关。

小儿便秘发生率约为0.5%~31%不等,因不同地区经济、环境、诊断标准不同,数据相差很大,全球儿童功能性便秘患病率9.5%。

28%~50%便秘儿童有家族史,发病年龄高峰为2~4岁(相当于排便训练的年龄)便秘患儿中位发病年龄为2.3岁。

功能性便秘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大约40%功能性便秘的患儿在生后第1年即有便秘症状。

如果儿童时期的便秘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其中有20%的患者症状可持续至成年,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

便秘可以产生以下后果,而且均可以引起恶性循环。

①便秘可以引起消化道动力减弱,导致厌食、腹胀、腹痛。

②大便滞留使得直肠扩大、膨胀,导致溢出性大便失禁,直肠感觉丧失、最终失去正常的排便冲动。

③引起肛周疾病,肛裂、痔疮、脱肛、肛周脓肿等。

④心理及家庭关系影响:排便的疼痛与可能的大便失禁均可以对患儿心理造成影响,增加父母焦虑,进而影响家庭关系。

儿童便秘90%以上为功能性的,大多数是不需要做检查的,但也需要注意以下报警症状,需要注意器质性疾病。

足月新生儿胎粪排出时间48h;在生后第1个月就开始出现便秘;有先天性巨结肠家族史;带状粪;无肛裂时出现便血;生长迟缓、胆汁性呕吐、严重的腹胀;甲状腺功能异常;肛门骶尾部异常;肌力异常等。

便秘的治疗原则:

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治疗效果越好;治疗第一步:家庭教育;均衡饮食:摄入正常量的食物纤维及液体;

治疗目的:软化大便和确保无痛性排便;两阶段治疗:①通便治疗,解除嵌塞;②维持治疗:需要持续2月以上。

一线药物治疗:非刺激性轻泄剂:乳果糖、聚乙二醇;益生菌等。

1.合理饮食:增加膳食纤维(水果、蔬菜及粗粮)的摄入,并达到一定量。水果中:火龙果、猕猴桃、梨、西梅(或者李子)均是推荐的,香蕉熟的较好,生一点的更容易便秘,腹泻可以吃。

2.足量饮水:1岁内,一天总量为-ml/kg,然后简单计算,每3岁,减少10ml/kg液体,液体过多,并不能改善便秘,只增加尿量。

3.增加活动量:每天1小时以上。

4.排便习惯训练: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以建立正常的排便规律。

过早的进行排便训练并不一定能较早的控制排便。要停止排便训练直至对排便疼痛的恐惧消失,并愿意进行排便训练。罗马IV推荐27个月后进行,并且是解除疼痛后开始。

时间选择一般在早晨睡醒后和晚餐后1小时内,每次训练时间5-10分钟左右,每天坚持1-2次训练。避免排便时久蹲、久坐而导致肛门肌疲劳。

家长可以示范,解释保持放松姿势的重要性,此外可以引入奖励机制,如排便成功奖励小礼物。

具体训练方法是每天在规定的时间让患儿坐在高度合适的便盆上,保持双膝水平略高于臀部,双足着地以便用力,并让患儿学会排便用力,即呼气后屏气增加腹压来用力排便,协调肛门括约肌运动,集中精力反复训练,直至排出大便。

如果以上办法效果不佳,那就需要药物治疗,首先就是开塞露需要解除大便嵌塞;然后乳果糖、聚乙二醇等药物,疗程一般需要2月甚至更长;益生菌总的效果不佳,小年龄疗效稍好。

其余治疗方法还有中医中药;5岁后有大便失禁,可能需要生物反馈治疗;粪菌移植治疗;极少顽固性的便秘,那需要外科干预。

最后看看上面的三个病例,例1是典型的便秘,粗大的粪便,会减弱直肠的感觉,稀的大便从旁边溢出,从而导致大便失禁,需要长期的维持治疗。

例2.是一个正常的情况,有时候叫“攒肚”,学医上称一般称为功能性粪便潴留,一般母乳喂养常见,添加辅食后好转。该宝宝已随访到18月,现大便每天1-2次,无明显排便困难,营养发育均正常。

例3.是一个器质性疾病,不是今天讨论范围,而且已经有了后果,给该患者的建议:①继续扩肛;②坚持乳果糖等药物口服,必要时开塞露;③必要时生物反馈或者外科干预。

有牛奶蛋白过敏的,或者儿科少见病的,可以考虑入群,可能可以得到解答。

史再权主任医师,工作20年,浙江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消化学组委员,浙江大医院消化科进修半年,援助贵州安龙半年,对儿科常见病、各类危重症判断准确,擅长小儿胃病、腹痛、腹泻、便秘、营养不良、喂养困难、牛奶蛋白过敏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开展儿童胃镜检查,肠内肠外营养治疗,熟悉儿科相关的最近进展。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上午周日下午。

姜建霞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浙江大学临床专业,于年曾赴医院消化科进修,从事儿科专业20余年,发表论文多篇,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及呼吸系统方面疾病及新生儿疾病的诊治。

专家门诊时间:周四下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nzbl/5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