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半的乐乐因为“屁屁红了”哭闹不止,于6月30日医院中西结合肛肠科。
经了解,患儿在住院前的一个月前出现了无明显诱因的肛周肿物伴疼痛,医院就诊后以为就是普通的“红屁屁”,经过一系列抗炎祛肿的治疗后“红屁屁”仍不见消退,医院后,确诊为“肛周脓肿”,但因患儿岁数小、脓肿不成熟为由而迟迟无法行脓肿切开引流术。
6月30日,医院以“肛周脓肿”收治入院,完善急诊手术术前常规检查后,于当晚进行了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缓解了患儿的疼痛,屁屁不红了,乐乐也不再哭了。
那么,到底什么是肛周脓肿呢?
定义
肛周脓肿,又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肛门直肠周围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或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脓性渗出物聚集形成脓肿,常为肛腺阻塞感染所致。
肛周脓肿也可继发于外伤、克罗恩病、结核病、艾滋病及恶性肿瘤等。原则上,肛周脓肿的处理是切开和引流。30%-70%的肛周脓肿患者自发或手术引流后会继发形成肛瘘。
病因
小儿在形体上为纯阳之体,形体未充,易受外邪,感染母体湿热火毒之邪,损伤脾胃,湿热内生,下注肛门,蕴久化热,热胜肉腐,发为肿疡。
西医认为,肛周脓肿属于肠道内细菌感染,小儿初生大便未实,粪水、粪渍通过破溃的表皮感染,发为脓肿。“细菌感染”是源头,是致病的要素,“肛窦”是感染的入口,也是脓肿和成瘘后的内口,“肛腺”是感染的途径,它先发生感染,然后蔓延。“肛周间隙”是最终的发病部位。肠道菌进入肛窦致其发炎,堵塞肛腺入口,致肛腺液流出受阻,引起肛腺感染,感染通过肌间隙、淋巴管蔓延至肛周间隙,最后形成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临床表现
小儿神志尚未发育完全,发病特点与成人稍有不同,家长要特别注意。一般先是红屁股,然后突然出现一个小小红色疖肿,逐渐表面有脓头,患儿可表现出吵闹不安,不吃奶,或者夜卧不安,发热等症状。以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
火毒蕴结证:肛门周围突然肿痛,持续加剧,伴有恶寒、发热、便秘。肛周红肿,触痛明显,质硬,表面灼热。舌质红,苔薄黄。
热毒炽盛证:肛门肿痛剧烈,可持续数日,痛如鸡啄,夜寐不安,伴有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小便困难。肛周红肿,按之有波动感或穿刺有脓。舌质红,苔黄。
阴虚毒恋证:肛门肿痛、灼热,表皮色红,溃后难敛,伴有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夜间盗汗,舌质红,少苔。
治疗方法
非手术治疗:
1、外敷法:采用敷药治疗,以清热解毒,软结散结,使脓肿局限或消散。
2、熏洗法:适用于各种期脓肿,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散结止痛之功。
手术治疗:
1、切开排脓法:适用于浅部脓肿。肛周脓肿、肛瘘发作期合并感染,可在感染灶表面切小口引流或注射器抽脓处理。这种方法效果立竿见影,但只是暂时缓解疼痛,日后还需再行肛瘘根治手术。
2、切开挂线法:适用于高位脓肿。90%以上肛周脓肿、肛瘘的治疗可采用此方法。以线代刀行慢切割,在切断肛周脓肿及肛瘘管壁的同时,防止肛周脓肿及肛瘘切除术的大范围的括约肌损伤,可以适当起到保护肛门功能的作用。
3、分次手术:适用于体质虚弱或不愿住院治疗的深部脓肿患者。
预防保健
生活起居:
1、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