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甸往事ll肖瑶张琳林甸ldquo第

武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4.html

直把他乡作故乡

  党员干咋样,人民有杆秤:中央、省委号令响,“第一书记”进村场。年9月,来自国家、省、市、县的51名优秀机关干部到林甸县各村任“第一书记”,两年来,51名选派干部快速投入工作角色,把“他乡”当作“故乡”,他们走田间、进农家,帮助所驻村理思路、引资金、上项目、调结构,激活了贫困村的发展活力。如今,部分“第一书记”已经任期届满,即将返回到原工作岗位,但那一幕幕不辞辛劳、兢兢业业为老百姓服务的感人场景,却被群众永远铭记在了心里……

宏丰村“第一书记”杨小夫用真情服务百姓。

  动真情 用务实作风取信百姓

  “你小子,行啊!不光跟农民处亲了,竟然跟各家的狗都混熟了!”个把月下来,林甸县宏丰村村支书吴爱军和村委会主任肖金生开起了杨小夫的玩笑。年9月7日,省人大选派杨小夫进村报到。很快,方圆多平方米,6个自然屯,户,人,除了外出打工的,他访了个遍。

  受自然条件局限,宏丰村亩耕地,85%种玉米,剩下15%种点杂粮、杂豆,除此没有其他产业。“玉米价格持续走低,要是再不调整产业结构,何时才能脱贫致富?”杨小夫自打进村就总琢磨这件事。

  种汉麻这个思路,杨小夫是受到了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科学院郭春景院长的启发,也得益于他的指点。然而,当他向村班子成员提出这一想法时,大家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书记哥,主任哥,这块土地多难啊!我们共产党员不担当、不冲锋在前,光想着安稳、太平,乡亲们的好日子靠谁呀!”架不住杨小夫苦口婆心做工作,两个老哥也算想通了:统一思想,拧成一股绳,冲吧!

  年2月24日,正月十七,寒风凛冽,大雪纷飞,杨小夫开着自家车前往孙吴县晨清镇考察。随后,杨小夫又带领村班子十余次前往省科学院大庆分院,终于促成了72户农民与省科学院大庆分院签订了亩的汉麻良种繁育和收购协议,确定了4.8元/斤的保底收购价格,科学院还无偿提供种源、全程提供技术支持。

  为了这亩汉麻,1年下来,哪天种,用多少籽儿,用多少肥,打啥药,籽粒是否饱满,授粉,间苗……杨小夫和村干部磨破了嘴、跑断了腿、操碎了心。

  年1月,麻籽被一粒不剩地收上去了,款项一分不差地被立即拨付给农民。种植结构调整告捷:亩纯收益在元左右,亩综合效益达到元。此项目当年即带动27户贫困户脱贫,发展汉麻种植业也被写入了林甸县政府工作报告,并作为年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合胜村“第一书记”刘炳文在新校园中和孩子们共同玩耍。

  像杨小夫一样,用真情赢得百姓信任的还有市教育局选派到林甸县合胜村“第一书记”刘炳文。

  采访当天,正值乡党委考核组和考核组选定的30多位村民代表对刘炳文进行考核。等考核组完成考核程序、村民代表画完票,看着这些乡亲们,刘炳文弯下腰朝着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得知刘炳文任期要到的事,村民纷纷走到他身边来。六屯的郑重生大爷紧握着刘炳文的手说:“舍不得你走。”70多岁的老屯长、老党员武道金走过来,用浓重的山东口音说:“你干的不错。”十屯的张建红也走过来,三屯的李玉金也走过来,合胜小学校长王年义也走过来。提起这个“第一书记”,村民们有说不完的事。看见这个“第一书记”,村民们也有说不完的话。

  年冬天,看到原来的合胜小学破败不堪,但孩子们仍然在教室里坚持上课,54岁的老教师李继龙仍然在很认真负责地组织教学,刘炳文难过地离开学校,把车开到没人的路边,一个人痛哭流涕,暗暗发誓要为孩子们盖一所新校舍。

  经过多方争取,刘炳文积极协调省学校建设资金万元,去年9月,平方米的合胜小学建起来了。“看着孩子们坐在新教室里接受教育,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年和年,刘炳文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组织捐赠、协调物资现金30多万元,为村小学解决冬季取暖燃煤,为乡小学捐赠了近百件体育器材,为村里争取了两个宋庆龄奖学金名额,帮助5名外出打工村民子女在市里入学。今年,刘炳文在市教育局和34所直属学校的支持下,通过组织“扶贫助教”系列活动,为林甸县农村学校捐助了万元的教学设备和7万多册图书,并通过开展“手拉手爱心资助”活动,为合胜村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募集现金3.18万元。新学期开学后,合胜小学的新生校服免费、书本文具免费、午餐免费……

  “不想这么快离开,我想为村民们做的多一点儿,再多一点儿……”刘炳文说,希望时间能够再慢一些。

三合村“第一书记”汪立志看望贫困户。

  办实事 用具体行动惠及百姓

  ‘第一书记’驻村帮扶不是简单地给钱给物,更重要的是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促其早日致富。”在鹤鸣湖镇三合村任“第一书记”的汪立志,在工作日记中写道。

  年9月7日,省环境保护厅汪立志同志派驻林甸县鹤鸣湖镇三合村任“第一书记”,开展扶贫攻坚工作。村民们认为村里来了一位普通而不平常的客人,汪立志却说:“我不是客人,我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农民,我土生土长农村,土地也是我的命根,我们是一家人!”

  “如何让农民有稳定的收入呢?发展产业是关键”。驻村期间,汪立志同村委会班子一道实施了“引进一个优良品种、打造一个特殊品牌”工程,擦亮地产品牌“石磨面粉”这块招牌,实现土地流转亩,带领农户增收20万元。目前,“石磨面粉”已经走出县城,与多家省内外企业签署订单,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驻村两年来,汪立志先后走访农户余次,驱车往返里程达万余公里,协调资金和物资折现近百万元,实现原贫困人口清洗、脱贫合计人。汪立志与村党支部全体成员,带领村民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三合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美丽村、文化村、团结村、和谐村,正在向着富裕村的目标快速前进。

火箭村“第一书记”董洪元深夜加班站好最后一班岗。

  “心真不真,事办的实不实,村民一眼就能看出来。”在林甸县火箭村,市人大选派的“第一书记”董洪元向记者说。

  年9月,董洪元刚到火箭付任职时,火箭村党支部办公用房非常破旧,窗户漏风,屋顶漏雨,冬天冻得站不住脚,只有几张旧桌椅,召开党员大会要到村民家里借凳子,村党支部经常是“锁头把门”。无人办公,党组织凝聚力也不强,各项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董洪元深知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决定把建强党组织作为驻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他协调22万元,于年8月开工建设火箭村党支部办公场所,于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新建村党支部宽敞明亮,温暖舒适,解决了火箭村原办公场所冬季无暖器、会议室狭小、墙壁透风漏雨、办公条件差的问题。

  如今,董洪元马上就要离开火箭村,临走之前,他协调资金修建的1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正式投入使用,为喜爱跳广场舞的村民提供了条件。

巨贤村“第一书记”佟金芝和百姓的扶贫小菜园喜结硕果。

  出新招 用创新思维服务百姓

  “扶贫不能等,村民没有时间等,我也没有时间等,在退休之前的‘最后一班岗’上,在有限的时间里我要帮助农民尽快脱贫致富。”佟金芝眼中流露着坚毅和决心。

  在林甸县巨贤村,记者见到佟金芝时,这位我市年龄最大的女扶贫“第一书记”正在70岁农民王凤兰的小菜园中,老人家说,帮扶企业正大方盛送来了第一批订单款,老人家一定要和佟金芝一起分享这份喜悦,一亩地的小菜园收入0元钱,老人脸上乐开花,佟金芝也跟着老人家高兴,但这份高兴的背后是不平坦的探索之路。

  巨贤村的主要劳动力都在外地打工,村里老弱病残妇占多数,如何找到更适合她们的致富路让佟金芝犯了难。盛夏时节,巨贤村每家每户房前屋后的菜园子里,黄瓜、柿子、豆角、茄子都种了不少,很多自己家吃不了的还送给佟金芝,手里拿着黄瓜和柿子,佟金芝眼前一亮,这不正是城里卖得火热的绿色食品吗?全村户,至少有亩小菜园可以利用。以小菜园为平台,与市民对接,每亩小菜园0元钱,按订单种植,每周往城里送两趟,市民既能吃到有机蔬菜,农民又能足不出户,脱贫致富。

  经过一年的实践推广,佟金芝的“扶贫小菜园项目”初见成效。今年2月,村里成立蔬菜种植合作社,何时浇水,何时除草,如何种植派专人管理,每周两次送菜进城,通过合作社连接起农户和市民,现在已有户农户与合作社签订扶贫订单,每户收益元至0多元不等。

  “我虽然不在村子里了,但产业留下了。”佟金芝说,为了让村里的菜及时运出去,佟金芝经过多方争取,在县财政和市财政大力支持下,多方协调,各方筹款,一条8.5公里长的由巨贤村通往林甸镇的泥土路即将被水泥路取代。“这可能是改变村子命运的一条路,也是改变我一生的一条路,这条路,我会陪着村民一起走下去。”佟金芝站在正在开建的道路现场望着前方轻轻地说。

先锋村“第一书记”陈飞回访喜迁新居的老百姓。

  除了这些即将离开的“第一书记”,由市政策研究室派驻到先锋村的陈飞还依旧在岗位上坚守。“在村里工作的时间还剩下一年,希望时间可以慢一些,我想为村民们多做一些事。”陈飞说。

  说起陈飞为村里做的事儿,老百姓记得那叫一个仔细:争取修路项目,县里决定为先锋村修建通村路3.7公里、通屯路7.1公里;协调市级包扶单位市委政研室和市疾控中心出资元,救助贫困家庭15户;协调省直机关包扶单位县地税局出资00多元,对村文化广场进行了维修改造;针对个别贫困群众缺衣少物实际,成立爱心超市,动员社会力量捐衣捐物,让贫困群众根据实际需要免费领取……

  “有问题向他们反映,有心里话找他们讲,有困难找他们帮!”村民们说,这样的驻村干部越来越多,日子会越来越美!记者离开先锋村的时候,已是晚上八点多,村委会会议室里依然灯火通明。

  从政府大楼到乡村小院,从发展、稳定、脱贫这些曾经略显宏大的课题变成一个个具体家庭和案例,摆到了“第一书记”们面前。他们坦言,“从市里到了村里,看起来职位低了,但收获和成长巨大。只要能为贫困村的变化做了实事,那就是一件最快乐的事。”短短的两年时间,这51名“第一书记”用自己的汗水和真情交出了一张闪亮的“成绩单”。   (大庆晚报记者肖瑶/文张琳/摄;大庆网编辑:李红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gznz/52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