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捷教授丨IBD精准诊断内镜与影像学认

IBD精准诊断:内镜与影像学认识的演变与价值

钟捷

上海交通大医院

炎症性肠病(IBD)具有异质性的特点,不同患者的病情状况、临床表现千差万别。因此,精准化的诊断和治疗对于IBD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精准治疗这个概念大家已经较为熟悉了,但精准诊断这个概念可能还较为陌生。精准诊断是指什么?如何做到精准治疗呢?

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的钟捷教授,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上,介绍了“IBD精准诊断:内镜与影像学认识的演变与价值”。

下面请看“情报官”来自会议现场的听课笔记。

IBD的经典诊断是指: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测、病理诊断、鉴别排除和随访等一系列标准操作。

IBD的“精准诊断”目前并无相关定义,这个概念源于精准治疗概念“精准性诊断”(PrecisionDiagnosis)。

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基石。

IBD的精准诊断是经典诊断基础上的外延。包括疾病的完整,临床类型、活动性(临床、内镜)的综合评估,肠外表现,并发症等。

下面一起回顾内镜、影像学技术在临床类型、严重度/活动性(临床、内镜)、肠外表现、并发症诊断与评估中的新作用、新进展和新认识。

一、克罗恩病(CD)的“精准诊断”

1.内镜和影像学对克罗恩病分型的作用

克罗恩病(CD)的临床类型与特征,是通过蒙特利尔分型的方式描述。

关于小肠与大肠累及的范围、程度和方式:

小肠(L1),大肠(L2),小肠+大肠(L3)

炎症(B1),狭窄(B2),穿透(B3)

内镜+影像是诊断与评估的标准组合,如:小肠内镜+CTE/MRE,大肠镜+CTE/MRE,大(小)肠镜+胶囊内镜或胶囊内镜+影像。

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肠壁/腹腔的情况,内镜检查可以观察到黏膜面。

内镜活动性评分(CDEIS;SES-CD):临床实用性被长期质疑。如何确定参数:节段数、面积、深浅、病灶数,主观性很强。

内镜活动性评分(Rutgeerts):是判断术后复发的标准评分;国内外推荐术后6月复查,是比较合理的节点。

但临床实际上按节点检查者比例不明,并非所有患者都依此调整药物方案及强度。

而术后6-9个月不进行内镜检测,将会使手术价值大打折扣。

2.内镜和影像学检查在CD并发症诊断与评估中价值

并发症种类:瘘管、腹腔脓肿、肠腔狭窄和梗阻

大出血:内镜和影像多数时无所作为,然而CD并发消化道出血,是一个极有风险的状态

临床实践的认识与演进

即使内镜诊断明确,CTE/MRE仍有价值(建议常规开展)

影像+内镜:会有更完整的认识。克罗恩病的溃疡在内镜下是一个样子,在影像学又是另一个表现。

MRE+内镜可以提升形态直观认识。

小肠受累的患者如何评估,价值几何?

对于CD小肠病变的评估很有价值,小肠-结肠型CD和结肠-小肠型有区别。小肠病变较重还是结肠病变较重,需要精确区别。

仅用肠镜检查,末段回肠cm并不能代表了整个CD的严重性。

不同肠段的严重度,同肠段内不同区域严重度,决定了后续随访方式与手段选择。

克罗恩病的上消化道病变

对有症状的患者,再行上消化道内窥镜(EGD)检查。

一项研究统计发现,CD患者中有9.4%出现上消化道累及,其中以L3为多见,66%为无特异症状。

推荐儿童、有上消化道症状者常规进行上消化道检查。

空肠CD的定义:L4a(食管-12指肠);L4b(空肠+上回肠)

CD的肛周病变

研究发现,CD患者出现肛周病变概率为30-62%。其中40%左右有感染。

对有症状者,推荐常规肛周MRI,后续由肛肠科医师常规行肛周评估。

CD肠壁增厚狭窄的性质:炎症性vs纤维性

MRE通过定量来定性。

但往往混合性狭窄是常态,需要判断何者偏多,治疗方案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

应将CTE评分、胶囊评分、MR活动指数、MRE评分、内镜评分,综合成统一完整的评分系统。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精准诊断”

1.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类型与特征

溃疡性结肠炎(UC)初诊结肠镜的意义重大,UC的内镜报告是可以规范化的。

UC内镜的细节和特征,临床意义更直接。

2.UC的内镜评分

Mayo评分,UCEIS评分

UC的内镜下变化是可靠的、客观的指标。UC的粘膜愈合是可以量化的。

现实中,缺失评分应用与整合。目前评分标准的缺陷:不能反映各节段的变化特征。

UC内镜评分系统较CD相对合理与实用。

3.UC合并病毒感染

UC合并病毒感染的内镜表现有特征,且可靠。

4.长病程患者的异型增生的监测与诊断

待解决问题很多,活动性控制最关键;

监测本身取决于耐心细心。

色素内镜+靶向活检是长期监测最合理的组合。57.4%异型增生会在染色后显示。

一旦检测到异型增生,最终需要全结肠切除。挽救百密难免一疏;挽救结肠也只是暂时的。

总结:精准治疗与未来获益

未来IBD的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包括三个方面:治疗理念、多学科协作和监测随访。

其中内镜和影像学检查是精准治疗、个体化治疗的基础。

(本文内容基于学术会议个人听课笔记,不代表讲课专家观点,仅供个人学习交流)

本周精彩内容回顾(点击回看↓)

甲氨蝶呤可能不适合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维持治疗

指南与共识丨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第二版)

曹倩教授丨年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专家共识解读

现实世界中维多珠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

科普微课堂丨正确理解克罗恩病的病情变化

儿童克罗恩病丨应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etnz/91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