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中国乡村杂志年第二季度有

《中国乡村》杂志征文启事

二季度征稿时间:年4月1日至6月30日

二季度季赛评选初选时间:7月9日

如今种地也“新潮”(杂文)

文/唐剑锋

4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第一版,正中间显著位置,有一张巨幅彩照。两架无人机在空中盘旋,一人走在田间,两人操作无人机。如果不是配有文字,你一定会以为这是在进行无人机实验;这回,你大错特错,这是工作人员使用植保无人机在麦田里喷洒除草剂。

看着这张照片,我想到了一个词,叫做“新潮”。我上网百度了一下,百度上这样解释:新潮,新的社会风气或思潮。当农民用上无人机喷洒除草剂的时候,你说这是不是乡村振兴、民族复兴中一件最新潮的事?看着这张照片,你就会想到新农村是一个什么样子,新农民又是一个什么样子。没有照片为证,你可能怎么也想象不到今天我们的农民会这样新潮、时尚。

这张照片,说的是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税郭镇野岗埠村,工作人员使用植保无人机在麦田里喷洒除草剂的那些事。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东兴乡勤俭村,农民许洪阳正和家人忙着水稻育秧工作。一栋育秧大棚里,许洪阳按下遥控器,轨道上的自动育秧播种机开始工作,在秧盘上撒下种子,然后自动覆土。许洪阳一边操作一边对记者说:“这个新技术可是帮了大忙。”许洪阳说,以前育秧播种用小推车,人工撒种,需要6个人配合,不仅效率低,撒种还不均匀,影响出苗率,今年引进了自动育秧播种机后,只需2个人,效率提升了两三倍。

今年北大荒集团红卫农场有限公司推广了育秧新技术——叠盘暗室育秧技术。“这项技术要求暗室恒温恒湿,温度在30摄氏度至32摄氏度,经过48小时,水稻种子就出苗了,比常规育苗提前7天以上出苗。”公司农业科科长何培雄说。红卫农场有限公司第九管理区的种植户李文生,采用了叠盘暗室育秧技术,育秧大棚里秧苗已长成绿油油的一大片。他说:“有了新技术,育出了壮秧苗,为今年丰收打下基础。”叠盘暗室育秧技术,具有提高育秧效率,提高种子成秧率,降低机插漏插率,提高水稻产量等优势;是农民致富增产的好帮手。

春耕时节,在江西省南昌县塘南镇,展现出一幅现代农耕图。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等各种农用机械,在农机手熟练操作下,正在进行精细化作业。“以前都是人工喷药,背个小喷壶,喷洒不均匀。现在无人机通过卫星定位,提前编好飞行路线程序,农民坐在田埂上就能完成喷药了。”塘南镇协成村村民罗时国说。说这话时,罗时国有点自豪,更多了点自信。现在,在我国广大的农村,田野里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推动着农民种地、管理更新潮。

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前旗大佘太镇苗二壕村,农田里,一台无人驾驶播种机沿着事先设定好的路线匀速前进,开展播种、铺膜作业。苗二壕村村民苗五子说,这种无人驾驶播种方式,不会出现过去重复种、漏种现象,节省种子,保证了播种质量。无人驾驶播种机由内蒙古禾兴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引进,通过应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进行科学精准播种。公司总经理白恩泽说,精准播种方式可以使出苗率提高10%、土地利用率提高10%、增产15%以上。

你说,还有什么比农民这样种地、这样管理更新潮、更时尚的事?过去,我们总说农业现代化,感觉那是离我们很遥远的一件事。今天,农业现代化正依托大数据,大踏步向我们走来,步伐之坚定,速度之快,科技含量之高,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的希望和未来。更让人高兴的是,我们有这样一大批现代化新农民,正娴熟地操作着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

这幅画面,要多潇洒有多潇洒,要多新潮有多新潮,要多时尚有多时尚。随着物联网、北斗等一大批高科技推广使用,农村悄然发生着变化,省时省力、自动化、智能化正成为种地新潮流。“藏粮于技”,就是“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底气,乡村振兴的美景。

审阅:高蕊

简评:“新潮”一词用在此处,让我们看到的是科技的进步,在农业领域更多的应用,这是我们大家都喜闻乐见的。

终审:严景新

作者简介:唐剑锋,汉族,常用笔名梁新。年5月生,河北省滦南县人。现任唐山市杂文协会党支部书记,唐山市杂文协会常务副会长,兼任河北省滦南县杂文学会主席。年开始杂文创作,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论坛》杂志、《杂文月刊》杂志、《中国青年》杂志、《党建》杂志等市级以上百余家报刊发表杂文作品余篇。

图书出版升级来袭!

国内书号、国际书号:汇集国内各级出版社国内正规书号出版,企业合作,价格优惠。新增新华书店,当当网,京东,天猫等各大图书发行渠道。

现在国际书号越来越受广大作者的追捧了,出书价格低,出书时间比国内书号快上几倍,是大众人群出版最佳选择!凡在本平台代办国内外书号图书出版,赠送在平台免费推广宣传。

咨询出版扫码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gangzhounongzhonga.com/etnz/7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