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肛肠外科成功救治一名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患者。
该患者因肛门旁及会阴部肿痛,疼痛逐渐加重,发热,伴尿频尿急,为求进一步诊治来肛肠外科就诊。入院后鲁丹医生诊断为肛周脓肿、肛周坏死性筋膜炎、Ⅱ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电解质紊乱。
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8年,入院后测随机血糖高达39.1mmol/L。经内分泌科会诊协助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肛肠科周立青主任、鲁丹医生为患者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坏死性筋膜炎已波及到腹部及左腹外侧壁,故行多处切开引流,并及时清除坏死的筋膜组织,术后给予降糖、抗炎、补液治疗,每日两次换药。由于患者的白蛋白值较低,鲁丹医生考虑静点白蛋白费用较高,故请营养科刘征主任会诊后给予组件膳食,同时给予营养支持。
术后第3天,患者的酮症酸中毒症状有明显缓解;第7天,患者的感染已得到有效控制,白蛋白值较之前有所提高,同时钠、钾、钙已恢复正常水平;术后第12天,创面有新生肉芽组织生长,此时患者脱离危险期。在肛肠外科医护人员的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下,现患者各切口已开始愈合,血糖控制稳定。
何谓“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呢?经周立青主任介绍,这是一种临床罕见的由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广泛性坏死并伴全身中毒症状,其临床特点是发病急,进展迅速,中毒症状重,受累范围广,因损伤区域感染大于皮肤炎症表现的范围,故容易误诊,延误病情。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被认为是此病最常见的病因,感染沿筋膜迅速蔓延,造成皮下组织大范围坏死。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引起毒血症、败血症、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发病24小时内手术,死亡率为36%,如超过24小时,死亡率高达70%。此病多好发于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患者。
因该疾病发展迅速,所以,临床上一旦被确诊为“坏死性筋膜炎”,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全身用药和局部处理,广泛切开,充分引流,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充分暴露病灶腔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针对性使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必要时术后反复多次清创治疗。对于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调整及控制对坏死性筋膜炎的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肛肠外科袁梅
肛肠外科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